刘勰

【生卒】:465~520或521

【介绍】:

南朝齐梁之际文学理论家。字彦和,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山东莒县),东晋以后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祖父刘灵真是南朝宋司空刘秀之之弟,父刘尚曾任越骑校尉,事迹无考。刘勰早年丧父,家道中落,终身未尝婚娶。青年时跟随僧祐在定林寺(即上定林寺,今南京市紫金山)整理经藏,历时10余年,得以博览群籍。撰写《文心雕》一书时“齿在逾立”(《文心雕龙·序志》),大约就在居住定林寺的后期。书成后,“未为时流所称”(《梁书·本传》)。刘勰想取得沈约的奖掖,便背着书,装作卖货者的模样,等候沈约外出时挡住车驾进呈。沈约取读后,很是推重,以为“深得文理”,经常放在案头。天监(梁武帝年号)初(502),也就是刘勰37~38岁的时候,“起家奉朝请”(按:《宋书·百官志》载“奉朝请,无员,亦不为官。……奉朝请者,奉朝会请召而已。”奉朝请,是虚职),才登上仕途。天监三年(504),中军临川王宏引兼记室。天监七年,梁武帝命有才学的僧俗30人集合定林寺,“抄一切经论,以类相从”(《续高僧传·释僧旻传》),刘勰亦参预其事。天监八年,迁任车骑仓曹参军,又出为太丰(今浙江衢县)令,史书称其“政有清绩”。约天监十一年以后,除仁威南康王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深受昭明太子萧统的器重。约天监十七年,上表建议“二郊农社”(即祭天、地、社稷)改用蔬果。旋即迁步兵校尉,仍兼舍人。然而他的“纬军国”、“任栋梁”的宏愿未能实现,不久又奉命与慧震入定林寺撰经。证功毕,竞燔发出家,改名慧地。之后不到一年,便悄然辞世。

刘勰的传世之作《文心雕龙》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梁书·本传》称,“刘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今仅存《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载宋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又《广弘明集》收入刘勰撰《灭惑论》,则是论辩文字。除《文心雕龙》外,刘勰留下的文章只有这两篇。他的文集,《隋书·经籍志》未著录,大概早已亡佚。又有《刘子》55篇,唐代著录属之刘勰,宋以后人多认为系北齐刘昼所作。

刘勰的一生经历过重大的坎坷和波折,受过儒、释、道各家的熏陶,他的思想是复杂的,但从《文心雕龙》看,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序志篇》云,夜梦圣人,旦寤而喜,思欲弘扬儒学,而以为“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其崇仰孔子之情溢于言表。

上一篇:《原道》(刘勰) 下一篇:《辨命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