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

北宋沈括晚年的一部具有丰富自然科学内容的著作,初定本26卷,增定本30卷,后又有《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成书年代尚未考定,约在元丰至元祐年间。新近考辨倾向26卷本始作于元丰五年(1082),成书约在元祐二年至五年(1087~1090)之间。30卷本成于元祐五年至七年间。《补笔谈》成于元祐七年至八年间。《续笔谈》成于何年尚未考辨清楚。最初刻本,据康熙年《扬州府志》卷二十一《邹浩传》,为邹浩在扬州任教授任上事,当不晚于其离任年元祐二年。但因万历本《扬州府志》无此记载,尚存疑问。今本《梦溪笔谈》26卷源出乾道二年(1166)汤修年重刻扬州公库旧本。所依“旧本”是否即邹浩刻本尚待寻证。元、明、清三代各有刻本。当代流行的版本为胡道静的《梦溪笔谈校证》(上、下)(1956)和《新校正梦溪笔谈》(1957)。

《梦溪笔谈》26卷本分故事、辨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共17类584条。胡本对《笔谈》、《补笔谈》和《续笔谈》进行了校正、合并、分列,计得609条。几位学者对这些条目的分类统计,结果虽稍有不同,但共同的见解是它不失为一部重要的科学著作。该书涉及30余个文理学科,不论从条目数还是从学科数看,自然科学类都不下30%。

虽然该书在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军事学、法学、音乐理论、教育学、政治学、民俗学、文艺学诸领域都有历史价值,但它突出的历史价值还是在自然科学方面。书中记载的他本人的科学创造及他人的科技成就,使此书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书中记载了地学和历法方面他领先世界数百年的见解、记载了数学和物理学方面推动中国科学发展的先驱性工作及先人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卓越成就。书中首先使用“声学”、“石油”等名词,皆作为科学术语延续下来。

《梦溪笔谈》刊刻不久,绍圣元年(1094)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卷八“古琴”条已见引述。集两宋理学之大成,作为承先启后的儒学大师的朱熹也深受其影响。令人费解的是,元大德九年(1305)、明崇祯四年(1631)皆有刻本的《梦溪笔谈》,在晚明四大科学巨著《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和《农政全书》中竟无直接反映。19世纪中日本首以活字版排印《梦溪笔谈》,法国学者S.儒莲在《亚洲杂志》(Journal Asiatique,第九卷,1847年)中译载了沈括关于毕昇活字版印刷术的史料。此后有德文(1923年)、英文(1925年)转译出现在有关著作中。在20世纪20年代,日本三上义夫的英文版著作《中国算学之特色》评价沈括的数学成就颇为详尽,中国学者竺可桢在《科学》上著文评论沈括之地学贡献。进入50年代,由于李约瑟的深入研究和胡道静校刊本的出版,对《梦溪笔谈》的研究全面展开。

上一篇:形有真数 下一篇:新故相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