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蒙》

北宋张载的重要著作。“蒙”是《周易》的一个卦名,该卦彖辞有“蒙以养正”之文,张载解释说:“养其蒙使正者,圣人之功也。”(《张载集·横渠易说·上经·蒙》)意即从童蒙始,必修养儒学,以订正其蒙昧,故取之以为书名。

《正蒙》约成书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张载自熙宁三年“谒告西归”之后,7年间“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宋史·张载传》)。至熙宁九年秋,因“感异梦”,似觉生年不长,于是“忽以书属门人,乃集所立言”,将7年间的苦心精思之作,汇集成册,谓之《正蒙》,特“出示门人”说:“此书予历年致思之所得,其言殆于前圣合与!大要发端示人而已。其触类广之,则吾将有待于学者。正如老木之株,枝别固多,所少者润泽华叶尔。”(《张载集·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门人苏昞为了“区别成诵”,在张载的首肯下,“辄就其编,会归义例,略效《论语》、《孟子》,篇次章句,以类相从,为十七篇”(《张载集·苏昞序》)。熙宁十年秋,张载西归殁于骊山之下,“门人遂出其书,传者浸广”(《张载集·范育序》)。现存最早版本见于宋本《诸儒鸣道集》中。明嘉靖五年吕柟编《张子抄释》、万历年间沈自彰编《张子全书》,《正蒙》是其主要部分。《正蒙》注本,在明清两代亦较多,重要的有刘玑的《正蒙会稿》(明刊本)、高攀、徐必达的《正蒙释》、李光地的《正蒙注》(康熙刊本)、杨方达的《正蒙集说》(雍正刊本)、王植的《正蒙初义》(乾隆刊本),其中以王夫之的《张子正蒙注》最为著名,古籍出版社于1956年出版校点本。

《正蒙》是张载晚年的成熟的哲学代表作,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批判佛、道,纠正其所造成的思想蒙昧,从而恢复儒学思想的权威。范育说,张载“闵乎道之不明,斯人之迷且病,天下之理泯然其将灭也,故为此言与浮屠老子辩,夫岂好异乎哉?盖不得已也”(《张载集·范育序》)。

《正蒙》分《太和篇》、《参两篇》、《天道篇》、《神化篇》、《诚明篇》、《大心篇》、《乾称篇》等17篇,论述了天人万物皆本于一气、气的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人的本性、人的心知、人的道德修养,以及为学、为政等问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气一元论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正蒙》第一次提出“太虚即气”、“虚空即气”的理论,论证了虚空即空间与气的统一,批判了佛、道以虚无作为世界本性的错误观念,使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正蒙》的一物两体思想,对朴素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正蒙》一书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罗钦顺、王廷相、王夫之、戴震思想家,都从《正蒙》中汲取营养,继承和发挥了《正蒙》的思想。

上一篇:《定性书》 下一篇:《温公疑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