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心

充分扩大心的作用,超越感官的局限,达到对整个世界及其本性的认识。又称尽心。北宋张载认识论思想的重要范畴。张载说:“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正蒙·大心》)“体天下之物”语本《中庸》“体物而不可遗”,意即大其心则能使天下之物与心合为一体;如果有不与心合为一体的物,物与心就有了隔阂,所以说心为有外。张载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外部世界,起源于感官的见闻之知,但感官接触的事物是有限的,而且“耳不可以闻道”,因此要对整个世界及其本性的认识,必须超越感官的局限。他说:“人本无心,因物为心。若只以闻见为心,但恐小却心。今盈天地之间者皆物也,如只据己之闻见,所接几何?安能尽天下之物?所以欲尽其心也。”(《张载集·语录下》)又说:“世人之心,止于闻见之狭。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梏其心,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孟子谓尽心则知性知天以此。”(《正蒙·大心》)尽心即是大心,都是指扩大心的作用,张载认为尽心则可知性知天。如何做到尽心?张载说:“人病其以耳目见闻累其心而不务尽其心,故思尽其心者,必知心所从来而后能。”(同上)尽心则必须了解心是如何产生的。张载认为:“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由太虚,有天之名。”(《正蒙·太和》)心包含了性与知觉,性包含了虚与气,而太虚即是天,所以人心之中就含有性与天,所谓大其心,尽心,就是超越心中的知觉部分,而去认识心中所固有的性,而这心中固有的性,就是太虚之气的本性,因此便可达到“性与天道合一”,心与万物合为一体。“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张载集·气质》)。大其心,尽心所得到的知识,称为德性所知。

上一篇:见闻之知与德性所知 下一篇:神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