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统性情

人的精神作用包括了性和情两个方面。北宋张载人性论思想的重要命题。张载说:“心统性情者也。有形则有体,有性则有情。发于性则见于情,发于情则见于色,以类而应也。”(《张载集·性理拾遗》)所谓心,指人的精神作用;所谓性,指理性;所谓情,指感情和情操。在中国哲学史上,孟子首先论及心与性情的关系问题。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他认为,仁义礼智之性根于心,尽心则能知性,性、情都是心所固有的。自孟子后,心、性、情三者的关系,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关注和讨论的重要问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张载以心统性情这一命题,明确地规定了心、性、情三者的关系。张载说:“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正蒙·太和》)心包了性与知觉,“有性则有情”,性之发为情,情亦是心的内容,心作为主宰,具有统率性情的作用。张载虽然提出心统性情这一思想,但并未做更多的说明。后来朱熹发挥了张载的思想,使之成为宋明理学人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说,“横渠云心统性情者也,此语极佳”,“颠扑不破”(《张载集·语录·后录下》)。朱熹解释说:“心统性情,统犹兼也。”“心统性情,性情皆因心而后见,心是体,发于外谓之用。”又说:“性者理也。性是体,情是用,性情皆出于心,故心能统之。统如统兵之统,言有以主之也。且如仁义礼智是性也,孟子曰‘仁义礼智根于心’;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本是情也,孟子曰‘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以此言之,则见得心可以统性情。”(同上)朱熹认为,心有体有用,心之体是性,心之用是情,性情皆由心中发出,由心统摄。他比喻说,心如水,性如水之静,情如水之流。心与性情,“似一而二,似二而一”(同上)。但三者又各有确定的对象,不可混淆。张载、朱熹强调心统性情,其主要意义在于表明,进行精神修养,既要认识本性,又须培养情操、调节情感。

上一篇:民胞物与 下一篇: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