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之仁

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心。明代王守仁关于心的道德属性的一个重要命题。语出《传习录》上:“明德是此心之德,即是仁,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大学问》也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因为是一体,所以人对于他人,对于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的万物都有一种怜爱顾惜之心。儒家孔子以来一直提倡仁,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儒家强调差等,因而缺乏万物一体的观念。这个思想是守仁从佛道两家借来的。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佛教华严宗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思想,天台宗的一念三千的思想也都是万物一体观念的反映。守仁受佛老影响,借助于万物一体思想,将仁的范围从人类、鸟兽草木扩展到瓦石,气度恢宏,胸怀博大。他说:“……是故见孺子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者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大学问》)

守仁认为,一体之仁就是由天命之性带来的自然灵昭不昧的本心,也就是人的明德。朱熹的仁是作为逻辑共相的天理,而守仁的仁则是人的先验的仁爱之心。朱熹的仁理从天上贯彻到人和万物,守仁的仁心则发于人心而连通于他人以及天地万物,体现了慈悲、恻怛,自有一种特殊的感人的力量。这是古代仁爱思想的最高发展,是从一般的伦理道德思想发展到具有准宗教意味的道德思想。

一体之仁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守仁之后的儒学思想家都把它作为自己学说的内容之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许多思想家,如康有为孙中山等人,他们的大同、博爱思想中也都有王守仁一体之仁的影子。

上一篇:心理为一 下一篇:《学蔀通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