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外无道

规律是包含在事物和现象之中的,不可离开事物和现象去探求规律;道理是包含在卦象等语言之中的,不可离开言语去寻找道理。明末清初王夫之关于道器学说和言意学说的命题。“象”指物象和卦象,“道”指物象中所包含的规律或卦象中所包含的道理。命题出自《周易外传》卷六《系辞下传》第三章:“然则象外无道,欲详道而略象,奚可哉?”王夫之认为:①“天下无象外之道”,象与道是合而为一的。以自然界的规律、法则而言,它们都是通过物象及物象之间的关系而表现出来的,人们正是通过“玄黄纯杂”等现象的比较研究,才知道什么是纹理;通过对“长短纵横”的比较,才知什么是“度”。《周易》中卦象和爻辞,是模仿客观事物(器)的,《易》理正是通过这些卦象和爻辞反映出来的。②尽管物象很多,但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即运动、变化,因此可以用《易》理去把握它们。在《周易》中,用阴阳这对范畴的对立统一,便概括了宇宙间所有物象千变万化的原理。因此,王夫之既反对“汉儒说象,多取附会”,特别是虞翻的烦琐哲学;又反对王弼的“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王弼曾把言比做捕捉的蹄、筌,他说人们捉了鱼、兔以后就把蹄、筌丢掉了,所以“得意”之后也就把言忘掉。王夫之指出,王弼的这种比喻不伦不类,因为鱼、兔、蹄、筌都是具体事物,各有各的“象”,而且“盈天下而皆象”,人们可以不用蹄、筌捕鱼、兔,但是怎么能抛弃象而去、探求易理呢?他认为:“言未可忘,而奚况于象?”“言、象、意、道,固合而无畛。”(《周易外传》卷六)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王夫之的象外无道的命题,从哲学上正确解决了现象与规律、言与意之间的关系,在《周易》研究史上也带有某种总结意义。

上一篇:无其器则无其道 下一篇:《思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