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古

对传统的怀疑。清代崔述治史考史的基本思想。先秦儒者言必称,治必述三代。汉儒对此奉若神明,隋唐儒者又奉汉注如神明。崔述则一一加以怀疑。其对儒家尊奉的权威和古人、古史的怀疑,理由有四:①战国秦汉人喜“以当日之风气度之”古人,而遂失其真。②“战国之时说客辩士,尤好借物以喻其意”。“非为实有此事也,得汉晋著述者,往往误以为实事,而采之入书”。后来学者不复致思,信以为真,于是以讹传讹,“遂至虚言竟成事实”。③“古有是语,而相沿失其解,遂妄为之说者”。如“常仪占月”,本义是常仪(仪:古音娥)推占月令,后世不解其意,衍而为“嫦娥奔月”的传说。④“汉自成哀以后,谶纬之学方盛,说经之儒多采之以注经,其后相沿,又复考其所本。而但以为先儒所说如是,遂靡然而从之”。如负河图,龟具洛书,出于春秋纬。先儒述孔子言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稽之经传,并无此文。崔述指出,汉儒经注,采之纬书者不下三之一,宋儒仍沿其说者不下十之三。大量神怪虚妄的杜撰编造,混入经注,成为儒经的诠释,谁还能理解先儒的真正意旨?崔述疑汉学宋学,疑传注,疑经文,疑封建王权统治,可谓石破天惊。在封建专制主义高度发展的乾嘉时代,这种思想是难能可贵的。崔述正是以他的这一思想,和由此进行的考信辨伪,成为中国疑古主义史学上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