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汉学师承记》

清中叶江藩的经学史著作。8卷。始撰于嘉庆十五年(1810),十七年稿成,送请著者亡友汪中之子喜孙作跋,评为名山之业,足以与顾炎武、钱大昕及汪中所著后先辉映。二十三年,应聘南下,作幕两广,得两广总督阮元赞助并撰序刊行。全书依汉代儒林家法为楷模,采取人物传记汇编的形式,合清初迄嘉庆间经师为一堂,以记录一代经学源流。著者鄙夷理学,崇尚经学,推尊汉儒,认为清代经学实是汉代儒学的复兴,因而称清学为汉学。在他看来,汉以后的经学,一坏于东西晋的清谈,再坏于南北宋的理学,至元、明而颓然不振。直到清代康熙中叶以后,苏州惠氏祖孙之学挺生,皖南江永、戴震诸家继起,始成汉学昌明的局面。本此认识,全书上起清初黄宗羲、顾炎武,下迄嘉庆间尚健在的顾广圻、刘逢禄等,将一代汉学诸儒统为一编,共著录清代前期经师凡111人。书中著录诸儒,若就年辈而论,理应以黄宗羲、顾炎武冠于卷首。而著者囿于政治上的避忌和学术上的偏见,以黄、顾二人当明清鼎革之际,“不顺天命,强挽人心”,学术上“皆深入宋儒之室”(卷末《自跋》)为由,竟黜置卷末。所录依次为卷一阎若璩、胡渭等12人,卷二惠周惕、惠士奇、惠栋及余萧客、江声等10人,卷三王鸣盛、钱大昕等8人,卷四王昶、朱筠等20人,卷五江永、戴震等11人,卷六卢文弨、纪昀等24人,卷七陈厚耀、程晋芳等24人,卷八黄宗羲、顾炎武2人。著者将儒家判然中分为汉、宋两家,扬汉抑宋,名清代经学为汉学,凡此皆为门户之见所拘,多可商榷。所以稿成之初,龚自珍即致书提出异议,主张改书名为《国朝经学师承记》。刊行之后,方东树又撰为《汉学商兑》痛加攻驳。然而清人考论一代经学源流,本书实为首倡,发凡起例,功不可没。

上一篇:以理杀人 下一篇:众人造天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