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儒学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儒学研究自1949年以来经历了开展、消沉、复兴和兴盛4个阶段。

历史阶段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前,可称为儒学研究的开展阶段,重点在“古为今用”,把儒学研究当做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加以研究、探讨。当时较多刊载儒学研究成果的刊物主要有《光明日报》、《文汇报》、《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新建设》、《历史研究》、《哲学研究》、《文史哲》、《教学与研究》以及各高等院校的学报等。这一阶段各种刊物共发表有关儒学研究的文章约260篇,出版专著8部,此外还出版了几本论文集。这一阶段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孔子思想的研究及评价上面。由于受当时整个社会及政治气候的影响,学术界还不能放手讨论和争辩儒学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出版发表的论著和文章,显得比较拘谨。1962年由山东历史学会、山东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孔子学术讨论会”,中国大陆研究儒学的许多主要学者都参加了会议。会议虽然受到“左”倾教条主义的干扰和冲击,但讨论的问题明显较以前深化。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孔子和儒家思想遭到彻底批判。在此期间,全国各地召开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批孔批儒的会议,发表过许许多多文章,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批孔批儒运动实质上是一场政治运动,冠以“儒学研究”的文章、书籍并无学术性可言。真正的儒学研究,在许多学者那里并未中断,只不过是悄悄进行。“文化大革命”时期可称为儒学研究的消沉时期或称非常时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儒学研究开始复苏。据统计,1977~1990年共发表有关论文2000余篇,出版专著、文集及资料书50种以上。与50年代以后的儒学研究的开展期相比,这一阶段的儒学研究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显著提高。它表现在儒学研究领域的拓宽方面,除了对孔子及其思想的研究仍占主流之外,还有不少学者加强了对孟子荀子、二程、朱熹等其他重要儒家思想家的研究。此外,更有一些学者开始从总体上对儒学做系统研究,探讨儒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也有的学者,将儒学研究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中国的现代化问题联系起来,并且尽量摆脱教条主义的干扰,使儒学研究更具科学性与客观性。儒学研究的复兴还表现在学术机构的创立及学术活动的开展上。1984年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民间学术研究团体一一中国孔子基金会,创办了第一个专门研究孔子、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季刊——《孔子研究》。不久,又有另一个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华孔子学会宣告成立,随后,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以研究儒学为宗旨的学术团体。一些大学和科研单位还专门成立了研究儒学的机构。这些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多次举办学术研讨会。其中,以1989年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的纪念孔子诞生2540周年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规模最大,出席人数达1000多人,参加学术讨论的正式代表有300多人。会议期间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江泽民接见了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肯定儒学研究的价值和成就。这是中国最高当局第一次向世界公开表示对儒学研究的正面支持,对儒学研究产生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见第三次儒学国际讨论会)

1990年以后,儒学研究进入兴盛阶段。这表现在研究儒学的文章和论著空前增多,以及以研究儒学和传统文化为宗旨的刊物的相继创刊上。在1990年以前,全国有影响的以研究儒学为基本任务的刊物,只有《孔子研究》一家,1990年以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几十种研究儒学的刊物,一些有影响的报刊,也都辟出专门版面刊登儒学研究的论文。随着最高当局及有关政府部门领导人对儒学在培养和树立良好社会道德风尚方面的积极作用的重视,儒学研究的地位得到加强,学术界对儒学研究的积极性日益提高,于是,有关儒家伦理思想的研究,成为90年代以后儒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儒学研究的另一热点是儒家思想同现代社会的关系问题。如果说在90年代以前,“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问题已经引起学者们关注的话,那么,在90年代以后,学术界已不满足于一般地泛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而是具体地就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儒家思想与现代科学、儒家思想与现代教育、儒家思想与生态平衡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与此同时,国内的儒学研究同海外的学术联系也日益加强。除在中国大陆每年都召开有关儒学的国际讨论会以外,港台地区以及国外的重要儒学讨论会议,都有大陆学者参加,大陆学者在国际儒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研究成果 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大陆的儒学研究由于受教条主义的干扰,进展不大,而“文化大革命”中,儒学研究又陷于消沉,因此,中国大陆儒学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在1978年“拨乱反正”以后取得的。在这段时间里,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孔子、儒家及其思想研究的学术专著。其中有对儒家、儒家思想或儒学做总体论述评价的著作,有儒学发展史著作,有儒学断代史著作,有儒学专题研究著作,有儒家人物评传,有儒学典籍研究著作,也有儒家与其他学派比较研究的著作,蔚为大观。80年代以后,儒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出版了一些专题性很强的著作。长期被忽视的当代新儒家研究,在80年代以后也取得长足的进展,除个别学者发表和出版这方面的论著之外,当代新儒家的研究成果还以系列丛书的形式出版。

前景与展望 从当前情况来看,儒学研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仍呈升温趋势。儒学研究在90年代受到重视,一方面同官方的扶植、提倡有关,另方面也是由于近20年来东亚地区儒家文化圈“经济奇迹”的出现,引起人们的兴趣,希望从理论上探讨儒学同现代社会,尤其是儒学同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关系。因此,从发展趋势看,探讨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仍将会是大陆儒学研究的热门。但随着研究问题的深入,可能会出现研究范围的变化:总体性的儒学研究还有需要并会继续存在,但将会出现一些分支性的学科研究,如儒家伦理学、儒家经济学、儒家社会学、儒家生态环境学等等。此外,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加和密切,大陆的儒学研究将进一步同海外的儒学研究接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