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炳麟

【生卒】:1869~1936

【介绍】:

章炳麟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提供

中国近代学者、思想家。字枚叔(一作梅叔);初名学乘,因仰慕顾炎武的为人,改名绛(顾本名绛),别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同治七年十一月三十日(1869年1月12日)生于余杭仓前镇,1936年6月14日病逝于江苏苏州

生平事迹 章太炎少时在家中从外祖父学习儒家经典。稍长,涉猎史传,浏览诸子。1890年赴杭州入诂经精舍,师事经学家俞樾。亦先后向高学治、谭献、黄以周、孙诒让请益。在诂经精舍前后8年,奠定了坚实的学业基础。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章氏毅然走出书斋,参加上海强学会,并于1897年进入时务报馆担任撰述。提出“修内政”、“兴学会”、“以革政挽革命”等主张,支持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变法维新运动。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章氏遭通缉,避地台湾省。次年东渡日本,不久归国,参加《亚东时报》编务。1900年春,刊刻《訄书》于苏州。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光绪逃往西安。章氏断发易服,与改良派决裂,走上排满革命的道路。先后任教于苏州东吴大学、上海爱国学社,高谈革命,放言无忌。发表《正仇满论》、《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保皇谬论,直斥光绪为小丑。又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称许该书为“义师先声”。1903年,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制造“苏报案”,监禁章、邹于上海西牢狱中。此时章氏潜心佛典,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1906年章氏出狱东渡日本,参加同盟会。随即主编《民报》,阐扬三民主义,编报之余,也从事讲学与学术研究。1908年《民报》被日本政府封禁后,专力讲学著述。辛亥革命后返回国内,提出“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口号,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后改为统一党),任会长。章氏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支持讨袁的“二次革命”,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被袁幽禁于北京三年,袁死后始恢复自由。此后继续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出任军政府秘书长。但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心怀疑惧。1922年,章氏应江苏省教育会之邀,在上海主讲国学。1923年担任《华国》月刊社长,潜心“发扬国光”,弘传“国粹”,而反对国共合作。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章氏不顾老病,到处奔走,呼吁抗日救亡。1934年,章氏举家迁居苏州。次年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刊行《制言》杂志。各地负芨来学之士100余人,籍贯遍于19省,年龄最高者73岁,最幼者18岁。章氏主讲小学、经学、史学、文学、诸子学。逝世前数日,章氏已饮食不进,仍执卷临坛,勉为讲论。

学术思想 在诂经精舍就读时,章氏即崇奉古文经学,尤其仰慕汉代的刘歆。其治学上接顾炎武、戴震、王念孙、王引之、俞樾统绪,而又不墨守师承。虽宗法汉学,但对宋儒之可取处也予以采纳;虽崇尚古文经学,但对今文经学并未一概排斥。曾写有《膏兰室札记》稿本4卷(今存3卷),考释周秦、两汉经书及诸子。又撰成《春秋左传读》稿本50万言,诠释《左传》,驳斥刘逢禄等人的观点。两部著作均从古文经说立论,偶尔也以西学解经,屡有新见,但也有穿凿附会之病。戊戌前后,章氏政治上支持康、梁,学术上有时也援引某些今文经说以论证变法维新,如“大一统”、“通三统”等。但论及经学派别,则与康、梁有如冰炭,始终无法调和。章氏政治上由改良转入革命后,学术上也用古文反对今文。他揭露康有为等人的“三统”、“三世”说的历史循环论和庸俗进化论本质,说:“三统迭起,不能如循环;三世渐进,不能如推毂。”又批判今文经学家曲解史实以就己说的做法是“微言以致诬,玄议以成惑”,指出“治史尽于有征”,“始卒不逾期验之域”(《征信论下》)。章氏讥孔子“虚誉夺实”,但肯定孔子为“古良史”。认为“孔子死,名实足以伉者,汉之刘歆”(《訄书·订孔》),将刘歆与孔子相提并论。1906年东渡日本后,主张“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并界定“国粹”为广义的“汉种的历史”,包括语言文字、典章制度、人物事迹三部分内容(《演说录》)。他援引儒家经典,大谈“华戎之辨”,鼓吹排满革命。揭露清代今文经学家宣扬《公》学是“志在干禄”,而非《公羊》旧说(《中华民国解》)。章氏以为儒家正是“以利禄为心”。章氏指中庸之道为“权谲”,为“国愿”,比“乡愿”还要坏。章氏对孔子、儒学的评论,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但也有偏颇失平之论,盖因其目的主要是为批判保皇派、为宣传排满革命服务,而非做纯学术的研究。在此期间,章氏有一批学术著作问世,其中,《新方言》研究古今方言;《小学答问》解释语言文字学的有关问题;《文始》探讨汉语字源;《国故论衡》纵论语言文字学、文学、诸子学、哲学;《齐物论释》以佛解庄,发挥相对主义理论。这些著作所阐述的思想观点,往往与民族民主革命相联系。晚年,章氏对自己以往的激烈批孔言论表示后悔,转而提倡尊孔读经,但始终反对建立孔教,认为孔学不是宗教,孔子是史学家、教育家,不是教主。

著作 章太炎著作甚丰。生前手定的《章氏丛书》,有1915年上海右文社铅字排印本,1919年浙江图书馆刊本,1924年上海古书流通处印本。其中,以浙江图书馆刊本校印最精。章氏弟子吴承仕、钱玄同等校刊的《章氏丛书续编》,有1933年北平刊本。章太炎逝世后,章氏国学讲习会编辑《章氏丛书三编》,1938年在武汉排印《太炎文录续编》。近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组织有关学者整理校点章氏遗著,陆续出版《章太炎全集》。

地位与影响 章太炎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多年奔走革命,宣传反清反帝,鼓吹民族主义、民主自由,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为民主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又是清代最后一位古文经学家和国学大师,在学术上有重要的贡献。他的著作涉及多种学科,在哲学、史学、文学、小学各领域均有创获与建树。尤其在语言文字学方面,有超迈前人之处,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遗产。他发明的注音符号,被沿用了几十年。他在辛亥革命前对孔子儒学的批评,在学术界、思想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当时的报刊曾相继发表批孔评孔文章,形成一股反孔思潮。在客观上,章氏的批孔对新文化运动起了某种先导的作用。五四运动中的几个代表人物,或者是章氏的朋友、学生,或者受过他的启迪。陈独秀为章氏朋友,鲁迅、周作人、钱玄同为章氏学生,他们的论著多少受章氏的启发和影响。胡适、傅斯年、顾颉刚、吴虞等人的作品,也不同程度地吸收了章氏的思想观点。吴虞更直接搬用章氏的语言,称孔子为“国愿”,斥“孔子之徒,湛心利禄”等等。

上一篇:两千年来之学皆荀学 下一篇:蔡元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