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訄书》

章炳麟的政治、学术论文集。1900年在苏州木刻印行。封面由梁启超题签,全书共50篇。发行后不久,再次印刷,又增加两篇补佚。部分文章先前曾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收入本书时又做过修改。作者在目录后叙中说:“幼慕独行,壮丁患难,吾行却曲,废不中权。逑鞠迫言,庶自完于皇汉。”“逑鞠迫言”,是作者对书名的解释。《说文》:“訄,迫也。”本书题名《訄书》,意为书中所论,乃是危难的形势、穷蹙的处境迫使作者不得不说的话。

《訄书》以《尊荀》始,以《独圣》终,首尾呼应,自成系统。先论中国古代学术,次论哲学、社会学,再论社会改革问题。对儒家与各家的思想,以及儒家与各家的关系,详加评述。肯定孔子是反对鬼神迷信的思想家,又是革故鼎新的改革家,足为万代楷模。又以孔、荀并举,对荀子备极推崇,以为荀子法后王,意在鼓吹变易革新,值得后人取法。斥责“腐儒”、“贱儒”卑污守旧,不思进取。同时也欣赏墨家的刻苦兼爱,道家的智谋权变,法家的富强之术,兵家的勇武伟烈,并赞扬为正统史家所不取的游侠刺客。章氏虽然还没有正面揭出批评孔子、儒学的旗帜,但所论已突破封建史学独尊儒术的藩篱,具有时代的新气息。对各家的评论,旨在批判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传统思想,为当时的社会改良寻找历史依据。书中大力宣传进化论,别种族,辨“民兽”,呼吁合群明分,团结御侮,救亡图存。本书具有明显的反帝爱国思想,强烈的反满情绪,但尚未明确主张推翻清朝政权。认为“逐满”有理,但在当时情况下不宜“逐满”。主张让满人担任“客帝”,“主其赏罚”;而尊奉孔子世胄担任中国的“共主”,“尸其名位”(《客帝》)。“客帝”说是章氏提出的解决改良与排满矛盾的折衷方案。《訄书》的基调是改良主义的,要求在旧社会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用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来取代封建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宣传改良时,也往往打出孔子的旗帜,甚至援引今文经学家的某些说法。如称孔子为素王,讲“三统之复,文质之变”,讲损益因革,这些观点显系受康有为、梁启超一派的影响。

《訄书》初刻本出版不久,作者又对它进行修订,于1904年由日本东京翔鸾社铅印出版。重订本由邹容题签,正文63篇,另有两篇前录。与初刻本比较,新增27篇,删除14篇,对保留的篇章也做了重大修改。裁汰了初刻本中受改良派影响的文字,加强了反清革命的内容。抛开“客帝”方案,直接号召“逐满”。又正面批评孔子和儒学,认为孔子“虚誉夺实”,文章学问不算高明,观点含混不清,言论自相矛盾,智慧和道德比不上孟子,学问和政术比不上荀子。但承认孔子删定六艺,编次《春秋》,对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重大贡献,是一个“良史”(《订孔》)。重订本一问世,即风行一时,轰震海内,反响强烈。许多人受其影响,倾向排满革命,而有的人则斥之为“诋毁孔子”。

《訄书》包含有丰富的学术内容,明显的民主思想,强烈的批判精神,在当时起了宣传革命的作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但文笔古奥,索解为难。

重要版本有1904年苏州木刻本,1904年日本翔鸾社铅印本。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重排本,台湾1968年影印本,均据翔鸾社本。1914年,经作者大加修改,更名为《检论》,收入《章氏丛书》。《訄书》初刻本、重订本和《检论》,经朱维铮校点,收入《章太炎全集》(三),1984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驳箴膏育评》 下一篇:马一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