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的代表作。1920年秋,作者在北京大学讲演“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次年夏天又到山东济南讲演同一专题。学生陈政、罗常培据记录整理,又经作者补充审定,于1921年印于山东,于1922年1月由商务印书馆在北京正式出版。短短一年之间连续印刷5次,作者因是书而名满天下。此书是中国比较文化与比较哲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共5章,透过东方化和西方化的界定和西洋、中国、印度三方哲学之比较,阐述了作者关于“世界未来之文化与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的思考。在西化运动狂飚突进的时代,作者力排众议,重建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儒学)的主体性,在当时有着震聋发聩的效应。作者晚年在《人心与人生》中指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之所为作,即在论证古东方文化如印度佛家、中国儒家,均是人类未来文化之一种早熟品;因为不合时宜就耽误(阻滞)了其应有的(社会)历史发展,以致印度和中国在近代世界上都陷于失败之境。但从世界史的发展而时势变化,昨天不合时宜者今天则机运到来。”作者依据人生的三种问题(人对物的问题、人对人的问题、人对自身生命的问题),设定人生的三大路向;又以人生的三大路向,界定西洋、中国、印度三大文化系统。西洋文化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从对方下手,改造客观境地,得满足于外,因而开出灿烂的物质文明;中国文化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融洽我与对方之间,超越乎彼此对待,得满足于内;印度文化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以取消问题、不产生要求为最上满足。作者进而把世界文明划为三个发展时期。现代文明以西方文化为代表,是乃第一期;中国文化将翻身成为世界文化,是乃第二期;印度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将是第三期。此论一出,遭致各方面的批评。胡适批评为“主观的文化轮回说”。

本书主要的贡献是打破西方中心论的思想方式。作者在对胡适做反批评时,即指责西化派把世界各国文化放在一个类型的文化发展之中,泯灭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特异色彩。作者在本书中对《易》之形上学和孔子的人生哲学做了高度评价。作者以一种极活泼的生命哲学,诠释孔子生生不已的精神,特别提扬孔学的道德直觉和生命体验,指出仁的内心生活具有生机洋溢、当下承担和寂然默感的特性。作者推崇孔颜孟子的自得之乐、不计较利害的态度和性善之理,认为数千年中国人的生活,除孔门外都没有走到其恰好的位置上。作者展望未来的世界文化必定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本书现收入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的《梁漱溟全集》第一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