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论》

冯友兰的著作。又名《中国到自由之路》。书中各篇于1938年9月至次年4月草成时即陆续在昆明《新动向》半月刊发表,修订后于1939年6月结集成书,1940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共12篇,依次为:别共殊、明层次、辨城乡、说国家、原忠孝、谈儿女、阐教化、评艺文、判性情、释继开、论抗建、赞中华。继《新理学》而作,以《新理学》中关于共相与殊相的关系之讨论为基础,解决中国社会变革的实际问题。作者当时部分地接受了唯物史观,在社会性质、文化类型转变的问题上,主张由“以家为本位的社会”转进为“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认为所谓东方与西方之差别,其实不过是古今之异,是乡下与城里之别,因此强调发展生产力,通过产业革命,建构以生产社会化为基础的近代文化。作者以其殊相共相观批评了“本位文化”论和“全盘西化”论,认为中国文化或西洋文化都是属于某类的文化。所谓西方文化即是指近代或现代文化。学习西方,不是学某一西方国家之偶然的、特殊的、个别性的东西,而是学其主要的、属于某类的某性。一个国家或民族所有的文化是特殊的文化,是很复杂的,可以同时属于许多类、有许多性。我们所要注重的是其主要的性质,即共相。学习西方,正是要学其共相。殊相是学不到手的,共相是可以学到手的。作者不承认有所谓民族性或国民性,只承认有某种风习或国情。在社会的性与情的关系上,一社会如有一新性,就其在一方面是不合旧情说,这是“开来”;就其在另一方面须根据旧情说,这是“继往”。新性必有根据于旧情。作者强调:“中国现在最大底需要,还不是在政治上行什么主义,而是在经济上赶紧使生产社会化。这是一个基本。”“我们是提倡所谓现代化底。但在基本道德这一方面,是无所谓现代化底,或不现代化底。”(《新事论》)意即在组织社会的道德上“继往”,在知识、技术、工业上“开来”。本书现收入《三松堂全集》第4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出版。

上一篇:《新原人》 下一篇:《新理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