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原道》

冯友兰的著作。又名《中国哲学之精神》。1945年4月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写作时,时逢英国津大学讲师E.R.休斯来昆明,两人合作,随写随译。英译本以《中国哲学之精神》为题于1947年在伦敦出版。全书除绪论外,共10章,依次为:孔孟、杨墨、名家、老庄、易庸、汉儒、玄学、禅宗、道学、新统。作者在“自序”中说:“此书之作,盖欲述中国哲学主流之进展,批评其得失,以见‘新理学’在中国哲学中之地位。所以先论旧学,后标新统。异同之故明,斯继开之迹显。庶几世人可知‘新理学’之称为新,非徒然也。近年以来,对于旧学,时有新解,亦藉此书,传之当世。故此书非惟为《新理学》之羽翼,亦旧作《中国哲学史》之补编也。”本书以“极高明而道中庸”为中国哲学的主要传统和主要线索,说明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势。“中国哲学所求底最高境界,是超越人伦日用而又即在人伦日用之中。……即世间而出世间,就是所谓超世间。因其是世间底,所以说是‘道中庸’,因其又是出世间底,所以说是‘极高明’。”(《新原道》)作者认为,孔孟等早期儒家,于实行道德中求高的境界,这个方向即是后来宋明道学的方向,不过他们未能分清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未能“经虚涉旷”于高明方面尚未达到最高底标准。经过老庄、玄学、禅宗的洗礼,宋明道学重新发现了理世界,使人得一个超乎形象的洁净空阔的世界,可以开拓万古之心胸。道学家所谓孔颜乐处,是“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这就是在天地境界中人的乐处。“超以象外”的中国哲学,使人们在“担水砍柴”、“事父事君”等日用生活中,即“经虚涉旷”,所以不需要上帝,不需要天国。“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这是中国哲学的成就。

本书特别指出作者之“新理学”是“接着”宋明道学讲的。它使道学更简单,只要四个基本概念:“理”、“气”、“道体”、“大全”。哲学的作用就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四个基本概念也就够了。“新理学”“于它的应用方面,它同于儒家的‘道中庸’。……它于‘极高明’方面,超过先秦儒家及宋明道学。它是接着中国哲学的各方面的最好底传统,而又经过现代逻辑学对于形上学的批评,以成立底形上学。”(同上)这一形上学当然“玄虚”、“无用”,但在成就人格,尽人之所以为人方面,哲学的无用之用,也可称为大用。本书现收入《三松堂全集》第5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出版。

上一篇:周予同 下一篇:《新世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