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温州词典

底栖生物

书籍:温州词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温州词典》第63页(658字)

据1980年调查,底栖生物有168种,其中软体动物47种,甲壳类44种,多毛类33种,棘皮类9种,其他类35种。

乐清湾内以双壳软体动物为主,有凸镜蛤、小刀蛏和毛蚶。瓯江口以南以腹足类软体动物为主占60%,有棒椎螺、红带织纹螺、白骨塔螺、经氏壳蛞蝓等。甲壳类主要有哈氏仿对虾、中华管鞭虾、细螯虾、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贪精武蟹和虾蛄。据1990年调查底栖生物在200种以上,比1980年增加30种以上。

泥样种数浙南海区春季145种,秋季103种,出现频率和密度最高的种类是双鳃内卷齿蚕,中蚓虫,不倒翁虫。多毛类、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是构成浙南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

主要种有双形拟单指虫等20种,拖网主要种甲壳类和类,除上述种外还有细巧仿对虾、日本敲虾、葛氏长臂虾龙头鱼、矛尾鰕、鱼、红狼牙、鰕虎鱼、孔鰕虎鱼和短吻红舌鳎。底栖生物量与密度:1980年浙南海区平均生物量克/平方米(以下同)为16.46,密度个/平方米(以下同)为107。1981~1982年的乐清湾生物量仅3.92,密度为34.1,而瓯江口以南沿海生物量为33.21,密度为133.4。生物量以5月最高,7月最低,密度以12月为最高,10月为最低。1990年调查浙南沿海春季平均18.54,秋季平均31.74,分布全海区比较均匀,春季平均415,秋季平均170,组成以棘皮动物占优,为39%(量),密度以多毛类动物占优势,为64%。影响底栖生物分布的因素有底质、粒度、水温、盐度、透明度、海流、地形等。

上一篇:海蜇 下一篇:其他海洋生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