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犯罪学辞典

弗洛伊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犯罪学辞典》第299页(872字)

【生卒】:1856—1939

【介绍】:

奥地利犹太血统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1873~1881年间,他作为临床精神病学家与着名生理学家布洛伊尔合作,研究癔病及其治疗方法,创造了被称之为精神渲泄的谈话疗法,先后共同发表了《失语症研究》(1891年)和《关于癔病的研究》(1895年),初步提到癔病起源的理论,即每个人都蕴藏着一些必须寻找出路的心理能量,在遇到矛盾时它就转化为病理症候,其中性欲的阻碍与冲突占据了主导地位。后来布洛伊尔因观点分歧于1895年离他而去,弗洛伊德继续独自进行研究,用自由联想法代替催眠法,正式走上了创立精神分析学派的道路。他开始重视梦的含义,用自由联想来分析梦,由此发现了儿童时期的经验在成人的情绪生活中的重要性。

1900年他发表了《释梦》一书,将精神分析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本书被认为是他最伟大的着作。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许多隐匿梦的真实含义方面起作用的心理机制。1910年,他又发表了《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论述了舌误、遗忘和其他日常生活中的无意识错误。1905年,他发表了《诙谐与潜意识》一书,论述了被压制的欲望如何影响日常生活。在生命的最后20年中,弗洛伊德在修订他早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观点,形成了他晚期的理论。

这种理论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一种病因学说变成了一种人生哲学,企图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总之,他认为,人的行为决定于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本能和欲望,从这一前提出发,他建立了他的基本理论体系和精神分析技术。他的着作还有《性学三论》(1905年)、《精神分析引论》(1910年)、《超越唯乐原则》(1920年)、《群众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1921年)、《自我和伊底》(1923年)、《文明及其不满》(1920年)、《图腾和禁忌》(1913年)、《摩西和一神教》(1939年)等。

1938年,德国纳粹迫害维也纳的犹太人,弗洛伊德逃亡英国,翌年死于伦敦。弗洛伊德的学说已成为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的重要理论。

上一篇:异常行为社会学 下一篇:收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