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桥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640页(562字)

又称桥派。

产生于20世纪初期德国的一个重要艺术团体。被称为表现主义的代表性画派之一。它主要活动于德累斯顿和柏林,主要成员是凯尔希奈、海格尔、施密特-鲁特勒夫和布利尔等人。他们虽画法各异,但都有一种融激进与古拙风格为一体的画风。

当时,处于一次大战前夕,第三帝国已具雏型的德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均处于动荡不安、黑暗丑恶的状态下,这批年轻的德国画家具有某种强烈的使命感和混乱、不安的精神状态。他们“只能把自己的不安和困惑强加到一个使其获得陶醉和解脱的高度”,因而采取了同野善派迥然不同的艺术方法,直面丑恶而富于对抗性的世界,通过怪诞的形象,阴暗的色彩和强悍的笔触表现了诸如“到处是废墟、破烂和灰烬”、“骷髅、坟墓和烧毁的城市”等骇人景象,具有刺目的画面效果和源于敏感的气质。他们先后将德国民族的哲学精神,印象派以后画家的色彩构成,蒙克等人的痛苦,狂乱绘画语言以及纳比派的简明风格等加以融合,逐步形成了每人愈益鲜明的个性画风。桥社的代表作品有《街头五女士》(凯尔希奈)、《耶稣在海边出现》(施密特-鲁特勒夫)、《白》(海克尔)等。

鲁迅先生曾对桥社的表现派版画提出过肯定的评价,指出“桥社对后世的影响是大的”。这一富于预见性的话,早已为我国三、四十年代新兴木刻运动的实践所证实。

上一篇:千年土地翻了身 下一篇:秋林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