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行为科学辞典

行先知后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行为科学辞典》第190页(352字)

中国古代哲学知行关系的一种唯物主义理论。

先秦时期墨子荀子在知行关系上较为重视行的作用。到了明代,王延相提出“行为一事即知一事”、“必亲至越而后知越之故”的见解,以反对宋明理学唯心主义。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则在批判理学“知先行后”学说时提出“行先知后”、“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的系统唯物主义知行学说。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从力行中得来的,“力行而后知之真”,强调行在认识中的作用。

清代的颜元更加突出行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他把王守仁说的“不行只是不知”,改成“不知只是不行”,强调一切知识都来源于“习行”、“实践”,对唯物主义认识学说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代孙中山提出了知难行易学说,强调行为致知、认为一切知识都是后起的,发挥了行先知后的学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