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行为科学辞典

内隐人格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行为科学辞典》第60页(405字)

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从部分外部信息概括和汽化到其余信息,常是基于一种“内在人格理论”。

按照一定的直觉模式,人们习惯于相信,一个人具有A的特征,那么也就会有与之相联系的B的特征。于是,从人的特定外形特征中,人们会解释和推断出相应的内在特征。内隐人格理论很大部分基于主观推测,故不免带有偏见和观念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在实验中用肤色有深浅之别的10个白人照片让被试者观察,然后,要求被试者评价所观察的对象的性格特点。结果发现,当被试者把皮肤较黑的人知觉为黑人时,就把自己对黑人的看法,赋予知觉对象以许多所谓黑人的性格特点。这就显示出了存在于肤色或人种上的内隐人格理论。

内隐人格理论是基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概括的,尽管它并非总是正确,对人知觉时的社会错觉也比对物知觉的错觉远为普遍,但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互动过程,又往往是离不开这种朴素的理论的。

上一篇:内驱力 下一篇:内因与外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