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交通大辞典

旋转活塞式发动机

出处:按学科分类—交通运输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交通大辞典》第307页(625字)

又称“转子发动机”。一种活塞在气缸内作旋转运动的新型内燃机。自18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直有不少设计师和发明家在探求取消往复活塞式发动机中的往复运动,使之向更高速发展。目前使用最成功的是1954年由德国费·汪克尔(Felix Heinrich Wankle)发明的三角形活塞式转子发动机(又称“汪克尔发动机”)。结构特点是:气缸是一个扁盒子,内有∞形空腔,活塞呈扁平三角形,偏心地置于空腔中并滑套在主轴的偏心轴上,两端面与缸体及缸盖平面紧贴;活塞内部的齿圈和与气缸同心且固定在发动机主轴上的齿轮啮合,偏心轴距与内外齿轮的中心距相同,从而构成一对齿数比为3∶2的内啮合行星齿轮副。当活塞在气缸内作行星运动时,其三角尖端始终与气缸内腔表面接触,形成三个分隔的空间,三个空间的容积随活塞转动作周期性的变化,活塞转1圈偏心轴转3圈。在缸体周边或侧端面适当位置开有进排气口,另一侧装有火花塞,每个工作室随活塞位置变动而经历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四个工作过程,活塞每转1圈三个工作室完成一次四冲程工作循环。汪克尔转子发动机没有往复运动的质量及气门机构,体积小、工作容积大、单位功率质量小、结构简单、造价低、振动小、排放污染小、拆装维修方便。主要缺点是低速动力性和经济性较差,低速档或换档时易发生超速现象,易在缸面形成振纹等。这些缺点目前尚无法彻底解决,因而限制了在汽车上的推广使用,尚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上一篇:传动系 下一篇:离合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