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杨桃赤斑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350页(752字)

【症状】:

本病只发生于叶片上。在叶片上初生微小而周缘不明显的黄点,逐渐扩大变为圆形或不正形,直径约3-5毫米;发生于叶缘的病斑多呈半圆形,赤色,周缘有不明显黄色晕圈。有时病斑中部呈暗赤色或紫褐色,边缘赤色,斑外有黄圈。最后病斑中部转为灰褐色或灰自色,病斑坏死干枯,终至脱落形成穿孔。叶上病斑发生多时,整个叶片变黄脱落。

【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一种真菌,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梗暗色,不分枝,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呈鞭状,多胞,有多个横隔膜。

【发病规律】:

本病的初侵染源是在病叶中越冬的菌丝体。翌年4月间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在水湿时萌发芽管侵入杨桃叶片,并产生病斑。以后病斑上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被传播进行再侵染,病害得以扩展蔓延。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可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冬季清园,冬季或早春清除病叶枯枝,并加以烧毁。最好在树盘地面耕翻一次,将残余病叶翻埋土中,减少来年初侵染源。

(3)发病严重的果园,在3月底至4月间,当新叶初发时,喷药1次,隔7-10天再喷1次,共喷2-3次。药剂种类同防治其它果树炭疽病。

杨桃赤斑病(Cercospora averrhoae Petch)在广东、广西、福建省杨桃产区发生极为普遍,从4月份新叶开始直至12月末均有发生为害。常造成叶片坏死干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