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杧果扁喙叶蝉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97页(1396字)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毫米,身体宽短,长盾形。头短而宽,头顶中间有一个暗褐色斑点。前胸背板淡灰绿色,布满不规则的深色斑点,近两侧角颜色渐淡。小盾片基部有三个黑斑,中间一个横形或长形,两旁的尖突成角,紧靠中间斑后方和两侧缘稍后处,还各有两个小黑点。前翅青铜色,半透明,前缘中区土黄色,其后方和翅端各有1个长形的黑斑,两个斑中间透明,翅基有一条由斑点连成的淡灰色的横带。卵香蕉形,先端膨大,长约1.2毫米。初期无色半透明,逐渐变成淡土黄色。末龄若虫体长4毫米,头、胸土黄色,有黑褐色斑。腹部黑色,背面前方有1个大黄斑。

【发生规律】:

在广西右江杧果产区一年发生13代,世代重叠。越冬成虫于翌年2月中旬开始在杧果花穗上吸取,2月下旬出现第一代若虫。第二代若虫盛发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此时正是早、中熟杧果品种进入末花期,早花期已座果,迟熟品种也已进入盛花期,是危害的关键时期。广西南宁每年以3-4月,8-10月为盛发期,花穗、小果及秋梢期为害最烈。以成虫、若虫群集为害。成虫卵产于嫩芽和嫩叶中脉表皮下,卵粒成行排列,并分泌胶质封盖产卵口,卵期3-5天。一般温度高,卵历期短;温度低,卵历期长。卵孵化后若虫从表皮钻出,使表皮裂口相连成长裂缝,致使叶表弯曲变形,嫩芽枯死。该虫吸取汁液,分泌蜜露有利于真菌在叶背和花穗上迅速繁殖,导致煤烟病,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和果实产量。

此虫的发生与气候有关,据观察:此虫喜欢干燥气候,遇大风雨,成虫、若虫大量死亡,长期低温阴雨对害虫发育不利。不同品种间有差异,一般早中熟品种受害比迟熟品种受害严重。发生量与嫩梢发育有关,凡有嫩梢出现才有成虫在其上产卵和若虫的发生。大发生时期与抽梢、抽花穗是同步的。此外,多品种杂居的果园有利于虫害的发生;果园内背风荫蔽的环境危害较重。

【防治方法】:

(1)注意选用抗虫品种,在同一果园内最好种植单一品种,避免物候期不一的品种或品系混种,可以减轻扁喙叶蝉的为害。

(2)药剂防治,应提早消灭第一代的虫源,控制第二代暴发成灾。防治适期在盛蕾期、幼果期及秋梢期的若虫盛发期喷药,每隔7-10天再喷一次。药剂可选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效果最佳。或用90%敌百虫结晶和40%乐果乳油按1∶1∶1000倍混合液;或50%拉硫磷乳油、50%稻丰散乳油、50%叶蝉散乳油1000倍液;或20%速灭威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或10%高效灭百可乳油1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6000倍液等农药喷洒均可有效控制其为害。

杧果扁喙叶蝉〔Idioscopus incertus(Baker)〕称杧果片角叶蝉、杧果短头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是杧果的主要害虫之一。成虫和若虫吸食嫩梢、嫩叶、花穗和幼果的汁液,造成嫩梢、花梗枯萎;嫩叶扭曲萎缩。严重影响开花结果或导致大量落花落果,使杧果减产25%-60%,甚至完全失收。成虫分泌的蜜露,能诱致煤烟病的发生,影响光合作用,造成更大的危害。

上一篇:12.杧果瘿蚊 下一篇:3.西贡蕉枯萎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