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同型巴蜗牛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21页(1728字)

【形态特征】:

成贝 体长约35毫米,黄褐色,体软;头部发达,有长短各一对触角;背上有一灰黄褐色的螺壳,呈扁圆球形,有5-6层螺层,壳上散生灰黑色斑纹,壳口蹄形。

幼贝 形态与成贝相似,体较小,螺壳1.5-4层螺层,贝壳淡黄色。

卵 圆球形,乳白色有光泽,孵化时变成土黄色(图1-70)。

图1-70 同型巴蜗

1.蜗牛侧面 2.蜗牛腹部 3.蜗牛正在爬行 4.蜗牛交配状 5.蜗牛产卵 6.卵块放大 7.柑桔枝条被害状

【发生规律】:

同型巴蜗牛在江苏上海福建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贝或幼贝在潮湿荫暗的柑桔园田埂边作物根部、枯枝、落叶、草堆及石块瓦片下土缝里或树枝干裂缝处越冬。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取食,白天潜伏在作物草丛间或土缝里,傍晚及清晨活动为害。阴雨天整天为害取食。以成贝越冬的,4-5月交配,在植株根部附近疏松的湿润土中产卵,卵多成堆。产卵时用头和口将土掘成10-30毫米深度的小穴,产卵时将整个头部伸入穴内,生殖孔外露,卵产入穴中,然后用土掩盖好小穴,每头成贝产卵量10-56粒,平均22粒。每个卵堆中含卵20-30粒。蜗牛产卵后大部分死去,少数仍为害柑桔。平均卵历期16.6天,卵的孵化率为67.8%-69.5%。初孵幼贝只1.5螺层,群集为害,稍大后逐渐分散,刮食嫩叶嫩茎并在移行的茎叶表面留一层光亮的粘膜进行为害。在上海春季交配的蜗牛所产下的卵一般在6月底以前孵化,至7月份发育到3个螺层的幼贝,然后越夏。秋季发育为成贝,以成贝越冬。秋季交配后产下的卵孵化成幼贝,取食为害一段时间后,以幼贝越冬。第二年春季继续取食为害,发育为成贝,以成贝越夏,秋季再繁殖后代。秋季发生量大于春季。

蜗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蜗牛视觉迟钝,靠爬行活动寻找配偶。交配多在早晨和下午一般在柑桔树枝叶上及附近杂草丛中进行,交配时间可持续3-4小时。蜗牛怕强烈阳光,喜欢潮湿,因此,5-6月温暖多雨,树冠荫蔽或树盘覆盖绿肥和稻草的湿润地为害严重;7-8月高温干旱则分泌粘液形成蜡状膜封闭壳口等降雨湿润后继续取食为害。11月下旬气温降至10℃左右时进入越冬场所,分泌粘液,结膜封口越冬。越冬期间若遇气温回升到10℃以上,持续时间较长时,可破口活动。越冬期间1平方米柑桔园蜗牛的死亡率可达38.43%-90.23%,幼贝的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93.83%-99.35%。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发现蜗牛为害即时捕捉消灭。放养家禽,吞食虫螺。

(2)及时清除地面杂草,破坏栖息场所。5月产卵盛期进行中耕,消灭卵粒;冬季浅土层耕翻,提高越冬死亡率。

(3)深挖桔园行间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对荫蔽树酌情疏剪,使园内通风透光,抑制蜗牛发生。

(4)果园行间一定距离堆放一堆青草,每日清晨在草堆下捕杀。

(5)果园内树冠下撒石灰粉或1.5%甲基对硫磷(甲基一六〇五)粉剂,有一定效果。

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a Ferussac)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纲,巴蜗牛科。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是杂食性害虫,为害十字花科、豆科、茄科蔬菜、禾本科植物、棉花及桃、李、梨等果树。为害柑桔,初孵幼贝取食叶肉,留下表皮,稍大后用齿舌刮食叶片;取食枝条皮层,爬过枝条时遗留下分泌的白色胶质粘液和青色蝇状粪便,可使皮层腐烂,影响植株生长。2厘米以下枝条因此而干枯,成熟前后的果实被蛀成孔洞,发黄脱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