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恶性叶虫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48页(1789字)

【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体长3-3.8毫米,体宽1.7-2毫米,雄虫体略小,均长椭圆形,蓝黑色,闪金属光泽。触角丝状,黄褐色。前胸背板密布小刻点,小盾片三角形。每鞘翅具10条刻点构成的线纹,靠近背中缝的线纹仅及鞘翅基部1/3,足褐色,后足腿节粗大,善于跳跃,体腹面黄褐色到黑褐色。

卵 长约0.6毫米,长椭圆形,初产时白色,渐变为黄白色,孵化前为深褐色,卵壳外被黄褐色网状粘膜。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约6毫米,头部黑色,胸、腹部草黄色,前胸背板具深色骨化区,半月形,并被分成左右2区,中、后胸背板侧区各有1个黑色突起,胸足黑色。体背面常背负着灰绿色的粪便与排泄物。

蛹 体长约2.7毫米,由黄色渐变为橙黄色,腹部末端有1对色泽较深的尾叉(图1-46)。

图1-46 恶性叶虫

1.成虫 2.蛹 3.卵 4.幼虫 5.幼虫为害状

【发生规律】:

恶性叶虫在浙江(黄岩)、四川(南充)、湖南(长沙)和贵州(惠水)一年发生3代,在福建南方、湖南(湘西、湘中)一年发生3-4代,广东(潮阳)6-7代,多以成虫在树干的地衣、苔藓下、或霉桩、树穴、杂草、枯枝卷叶和松土中越冬,冬季若遇晴暖天气成虫仍可活动或爬行于枝叶间。一般第一代幼虫发生数量较其它各代多,为害最重,到第2、3代虫口数量减少、为害较轻。在福建南部,越冬成虫于2月下旬开始活动产卵,第一代幼虫4月上旬盛发,为害春梢最重。在浙江黄岩与四川第一代卵见于4月上旬-下旬,幼虫发生于4月下旬-5月下旬,蛹出现在5月上旬至下旬,成虫5月中旬-6月上旬。

成虫善飞善跳,有假死性,常羽化2-3天后开始取食,成虫食叶肉不深,不穿孔,被害嫩叶枯焦,幼果被害后不能正常生长,易脱果。雌虫一生交配数次,卵多产于叶正面的尖端或叶背面边缘及叶尖上,用口器咬破叶的表皮成1个小凹陷,产卵2粒并列于凹陷中,分泌胶质涂布卵面,每雌产卵百余粒。幼虫孵化后取食嫩叶,吃去叶肉,残留表皮,幼虫分泌出粘液并将尾部向背面弯曲,排粪便于体背面。幼虫共3龄,老熟幼虫沿着枝干爬向下方,在树皮、苔藓下或裂缝中化蛹,或爬到树干周围50厘米范围内1厘米深的土层中做土室化蛹。

柑桔园管理差是恶性叶虫发生严重为害的重要原因,柑桔树上多霉桩、苔藓、地衣都为成虫越冬、幼虫化蛹提供了有利场所,若多年不进行防治,虫口积累势必成灾,而改善柑桔园管理,结合药剂防治成、幼虫,1-2年能控制住为害。

【防治方法】:

(1)清除成虫越冬、幼虫化蛹场所 彻底清洁柑桔树上霉桩枯枝、苔藓、地衣,堵塞树洞及促进伤口愈合,霉桩修剪后要涂沥青或蜡,或1∶1的粪与粘土混合物封闭伤口;消灭苔藓和地衣可用松脂合剂,春季用10倍液,秋季用18倍液或结合防治蚧类时进行。

(2)捕杀成虫和幼虫 成虫具假死,可振落捕杀;幼虫有爬到主干上或附近土中化蛹的习性,在主干上捆扎稻草可诱集幼虫化蛹,集中烧毁。

(3)喷药保梢 第一代幼虫孵化率达到40%时开始喷药保护春梢,可用2%-5%敌杀死乳油,或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90%敌百虫结晶10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油1500倍液;40%喹硫磷乳油或40%氧乐果乳油2000倍液,为害严重的柑桔园一周后再喷1次。

恶性叶虫(Clitea metallica Chen)又名恶性叶甲、黑叶跳虫,成虫俗称包蜩、金龟仔、黑蚤虫,幼虫俗称黄癞虫、黄滑牛。成虫和幼虫都能为害新芽、嫩叶,成虫还为害嫩茎、幼果、花。幼虫常数十头集于一嫩梢上取食叶片并分泌粘液、排泄粪便污染嫩叶,变成焦枯而萎缩脱落,是柑桔新梢害虫,以春梢受害严重。分布我国各柑桔产区,寄主仅为柑桔类植物。

上一篇:57.柑桔溜皮虫 下一篇:58.六点吉丁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