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褐天牛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32页(1882字)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6-51毫米,体宽10-14毫米,黑褐色,具光泽并被覆灰黄色绒毛。头顶有1条深纵沟,额区的沟纹呈“()”形。触角第1节粗大并具不规则横皱纹,第4节分别短于第3、5节,第5-10节外端角突出,雄虫触角超过体长1/2-2/3,雌虫触角等于或短于体长。前胸背板多脑状皱褶,侧刺突尖锐。鞘翅两侧近于平行,末端斜切。

卵 长约3毫米,椭圆形,表面有网纹及细刺状突起,上端具乳头状突,初产时乳白色,逐渐变黄,孵化前为灰褐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46-80毫米,前胸宽17毫米,淡黄色,扁圆筒形。前胸背板前区具2个黄褐色横纹,前缘乳白色,前侧角内方也各有1个黄褐色横斑纹。胸足略与触角等长。中胸腹面、后胸及第1-7腹节背、腹面均有步泡突,背面步泡突具2条横沟、侧沟明显,略呈“中”形,肛门3裂。

蛹 体长约14毫米,淡黄色,形似成虫,翅芽叶片状,伸达到第3腹节后端(图1-41)。

图1-41 褐天

1.成虫 2.蛹 3.卵 4.幼虫 5.被害树干剖面

【发生规律】:

在国内柑桔产区二年或二至三年完成1代,以当年生幼虫、二年生幼虫越冬。7月上旬前孵出的幼虫于第二年8月上旬-10月上旬化蛹,10月上旬-11月上旬羽化为成虫并在蛹室内越冬,至第三年4月下旬成虫外出,4月底至5月初为外出盛期;8月以后孵出的幼虫需经过两个冬天到第三年5-6月才化蛹,8月以后成虫外出活动。在四川江西观察到7月前羽化的成虫较多,其后成虫较少,因此成虫有两个比较集中产卵的阶段,即5月上旬-7月上旬所产卵略占全期卵数的70%-80%,8月上旬-9月下旬所产卵略占20%-30%。

越冬成虫晚上8-9时飞离树洞,特别是雨前闷热的天气,出洞更多,活跃于树干之间,交尾、产卵。卵位于树干伤口、洞口、裂缝边缘、树皮凹陷处,每处产卵1或2粒。在距地面33厘米向上到侧枝的3米高处均有卵分布,近主干分叉处卵粒较多,老树皮层粗糙、侧枝分叉处多凹陷或多伤痕均适宜产卵,吉丁虫的蛀道也是产卵处,因此着卵较分散。每雌产卵数十粒至百余粒,成虫寿命3-4月,卵期7-15天。幼虫孵化处的树皮受害后渗出黄色胶质物,浸润状,幼虫体长达到10-15毫米后始横向蛀入木质部。幼虫在皮层内蛀食期长短与季节和树皮木质化程度有关,7月下旬前孵化或食嫩树皮的幼虫约为20天,9月上旬孵化或食粗老树皮的幼虫约为7-15天。侵入木质部的幼虫转而向上或中途改变方向形成若干岔道,常为搜寻幼虫增添了困难,幼虫在蛀道上向外开出3-5个通气孔,排出粪屑,孔常开在东面。老熟幼虫在蛀道中构筑长圆形蛹室,化蛹其中。一般第一年蛀道长7-10厘米,第二年蛀道长30厘米,侧枝上的蛀道可达到1.0-1.3米。幼虫期17龄,16-17或20月,蛹期1月。橙和柚受害最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植株生长旺盛,保持树干光滑,减少产卵机会,在清除枯枝残桩时,务使断面光滑整齐,以期伤口愈合良好,枝干上的虫孔应以粘土堵塞,避免成虫潜入或在孔口边缘产卵。四川果农习惯在4月下旬-7月下旬趁下雨多次刷洗树干,可除去褐天牛和吉丁虫的卵。

(2)捕杀成虫 在成虫盛发期,闷热的晴夜,用手电或灯笼火把诱杀、捕捉,若白天捕捉需在树洞中寻找。

(3)刮除初孵幼虫 发现树皮表面有流胶时用利刀刮杀树皮下幼虫。

(4)钩杀或药杀幼虫 可参考星天牛防治方法。

褐天牛(Nadezhdiella cantori Hope)成虫俗名黑牯牛、牵牛虫、目虫、老木虫(幼虫)和桩虫,幼虫为害树干和主枝,常有粪屑自树干垂落,受害柑桔树的水分和养分输导受阻,树势衰弱或蛀道纵横交错,木质部被蛀空后,树干和枝易被吹折断,常见柑桔类受害,故名桔天牛,但偶见菠萝、葡萄和花椒受害。分布河南陕西江苏浙江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

上一篇:47.碧蛾蜡蝉 下一篇:54.桔绿天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