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外之音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384页(406字)

在一般语境中,它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暗示性语言效果。

中国古代学中它是揭示诗文含蓄美的概念,又是表示意境余韵悠然的审美心理学术语。清人袁枚说:“作史三长:才、学、识而已。诗则三者宜兼,而尤贵以情韵将之,所谓弦外之音,味外之味也。

”这里“弦外之音”、“味外之味”并举,用以解释情韵悠长的韵味。因此有无“弦外之音”,也就成了有无意境美的标志。明代音乐家徐上灜《溪上琴况》说:“求之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也。”“弦外有余”,指音乐中蕴含超出声音之外的余韵,给人无穷的美感。又如王国维评姜词:“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人间词话》第四十二则)王国维认为,姜夔词格调虽高,但由于没有“弦外之音(响)”,所以意境创造得不好,因此就不能成为第一流的大作家。可见“弦外之音”对意境的重要性。

上一篇:景中情 下一篇:神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