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反应模式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169页(595字)

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用以说明心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的公式模型的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把心理现象归结为刺激-反应模式,把心理学的任务归结为由刺激探讨反应或由反应推知刺激,目的是确定二者的规律性关系,以达到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他在《行为主义观点的心理学》中说:’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在于确定这样的资料和规律,当已知刺激之后,心里面能够预料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或者,在另一方面,当已知反应以后,它能够指出有效刺激的性质。”他认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刺激和反应。华生一方面把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统称之为行为,而把作为行为的最基本成份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称为反应,另一方面把引发有机体活动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统称为刺激,而把有机体内部的意识过程从脑中引出来,放到外周器官即感官、肌肉和腺体上,当作行为反应来处理。华生行为主义在其模式中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没有主观的意识、心理、精神一席之地,因而被讥嘲为“没有心理的心理学”。为摆脱困境,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托尔曼首先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试图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有机体内部发生的变化来解释刺激-反应模式所不能解释的事实。刺激-反应模式由于废除心理意识使心理学丢掉主题而逐渐被抛弃。这一模式及其理论,对于研究文艺创作中,创作主体、欣赏主体的创作或鉴赏心理的生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启示。

上一篇:作品四层面说 下一篇:部分幻觉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