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逻辑百科辞典

梁启超

【生卒】:1873~1929

【介绍】:

中国近代政治家、思想家、名辩家。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光绪举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创导变法维新。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极》,1897年主讲长沙时务学堂。1898年入京,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参加戊戍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主张立宪保皇。辛亥革命后,先后出任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和段祺瑞政府的财政总长,晚年任教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对古典文化有较深的研究,是近代学者中最早专门研究墨家逻辑的思想家。1904年他写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篇关于墨家逻辑的专论《墨子之论理学》。1921年和1922又出版了《墨子学案》和《墨经校释》两书,介绍了《墨经》中的逻辑术语、逻辑应用和推理形式,并进一步将墨家逻辑与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作了对比研究。他认为:“以名举实”即是讲概念;“以辞抒意”即是讲命题;“以说出故”即是讲推理。《墨子学案》(1921)是作者数十年研究墨子思想之心得。书中专章讨论了墨家的名辩思想。作者认为,《经》、《说》上下4篇和《大取》、《小取》是谓《墨辩》,大半是讲论理学。《经》上下当是墨子自著,《经说》上下当是述墨子口说,但有后学增补,《大取》、《小取》是后学所著。第七章着重讨论了《墨经》“论理的方式”和“论理的法则”,指出《墨经》逻辑的特长在于发明原理及法则,若论到方式,自不如西洋和印度的精密,但相同之处亦甚多。认为《墨经》中的推论式极相似于因明的三支论式,《经上》和《经说上》多半采用宗在《经》、因和喻在《说》的特点;《经下》和《经说下》则多半采用宗、因在《经》、喻在《说》的特点。梁启超认为,“或”、“假”、“效”、“辟”、“侔”、“援”、“推”是七个重要的法则。《墨经校释》(1922)是近代较早的《经》、《说》上下4篇校释本之一,本书对《墨经》的校释比孙诒让的《墨子閒诂》为详。梁启超认为,惠施、公孙为“别墨”,其学说确从《墨经》衍出,但《墨经》不是惠施、公孙龙所作;他们所祖述者不过《墨经》中一小部分。他还将《墨经》名学与因明三支和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作了对比研究。《墨经校释》和《墨子学案》是研究《墨经》逻辑的重要参考资料。

上一篇:邻域语义 下一篇:良序集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