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粹辞典

中国国粹,顾名思义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独特内涵而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国粹有很多,其中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武术、中国书法、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四大国粹”。

  • 藏族长袍、围裙

    中国藏族的传统服式。藏袍宽领敞口,肥腰广袖,右侧掩襟,长则曳地,缝以扣袢或襟带。用毛皮、氆氇及呢绒、绸缎、麻布、棉布等质料制成,有单、夹、棉、皮等多种,在领、袖口、衣襟、...

  • 龙舟竞渡

    端午节竞技习俗,流行于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及西南地区的汉、苗、白、傣、布依、水等民族中。该俗首先与地域特点有关。江南水乡、河湖交叉,舟是常见的交通工具,又是重要的战争工...

  • 上衣

    古代“衣”的狭义概念指上衣,特别是与“裳”对举之时,更是如此。古代的短上衣称“襦”。《说文》:“襦”,短衣也。春秋之际,流行上下衣裳合制成一件的深衣。《礼记》郑玄注:“深...

  • 幞头

    或称“折上巾”、“四带巾”。亦为裹发巾的一种。《新唐书·车服志》:“幞头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因其最先用全幅皂巾(黑帛)向后幞发,俗称为“幞头”。唐式幞头,用黑色纱罗...

  • 苗族服饰

    中国苗族的传统服饰。我国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四川、广西、湖北、广东等省。各地区苗族男子服装差别不大,基本上上穿大襟或对襟短衣,下着长裤。在滇东北、黔西...

  • 冠梳

    宋代妇女最具特点的发饰。冠梳,指在用漆纱、金银、珠玉等做成的高冠上插以白角长梳。在高大的发髻上插有小梳作为妆饰,在唐中、晚期已见到不少,如敦煌壁画都督夫人王氏供养像,...

  • 古代一种圆形的头衣。《事物纪原》云:“周成王问周公曰:舜之冠何如?曰:古之人上有帽而句,或云义取覆其首。”这说明人类首服,首先出现的是帽子。《后汉书·舆服志》载:“上古衣毛...

  • 彝族服饰、擦尔瓦

    中国彝族的传统服饰。彝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各地彝族服饰不尽一致。四川凉山和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些地区...

  • 瑶族服饰

    中国瑶族的传统服饰。我国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贵州、湖南、广东等省的山区。瑶族男女服装皆用青、蓝土布裁制。男子一般穿对襟无领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

  • 满族旗袍

    满族妇女所穿的长袍。这种女袍从清朝建立到清末,其发展过程从长而宽大向较为窄长转变,其特点袖口平而较大,长则掩足,绣有较自由的花纹。袖端及衣襟、衣裾滚镶各色缘边。领子较...

  • 蒙古袍

    蒙古族的传统服式。远在十三世纪元朝建立前后,中外旅行家对蒙古袍的式样和制料即有所记载。据《黑鞑事略》记载,其服右衽,道服领,少数为方领,以毡、皮、革、帛制作,衣肥大,长拖地...

  • 维吾尔族服饰

    中国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多数聚居于天山以南。维吾尔族男女老少皆戴“朵巴”(即四楞小花帽),在历史上新疆产棉早于内地,远在东汉时即开...

  • 高山族服饰

    中国高山族传统服饰。我国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虽同在一省,但南北二区服饰也各不相同。南部高山族男服,头部织有彩线,上衣襟偏于右方,领子上滚有各色缘,袖缘、裙缘风行红色,...

  • 古代以黑罗裹头名之为巾。后来以纱、罗、布、葛等缝制成方形者称巾。《释名·释首饰》巾条:“巾,谨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在汉以前,无官爵的庶人(百姓)只能裹巾。到了东汉...

  • 项链

    首饰中颈饰的一种。整套项链除链条或链珠外,还有“项坠”和“搭扣”两部分。我国古代项饰出现较早,远在原始社会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中出土了一百二十五枚穿孔兽牙和穿孔...

  • 鞋的一种。《事物纪原》履、舄条载:“世本曰:于则作屝履。宋衷曰:黄帝臣,草曰屝,麻、皮曰履。实录曰:三代皆以皮为之,单底曰履,复底曰舄。古今注曰:舄以木置履下,乾腊不畏泥湿。履,乃...

  • 傣族服饰、统裙

    中国傣族的传统服装。傣族男子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裤,天冷时外披毛毯,用白布或青布包头。妇女一般穿窄袖短衣和统裙。云南芒市等地的傣族妇女,则在婚前穿浅色大襟...

  • 亦作,一种高至踝骨以上的高统鞋。《释名·释衣服》曰:“,跨也,两足各以一跨骑也。本胡服,赵武灵王服之。”《说文解字》载:“鞮,革履也,胡人履连胫,谓之络鞮。”“络鞮”就是后代的...

  • 古时祭祀时所穿之履。舄是由复底制成,其特点是底下置木,行走时在泥地而不怕湿。《周礼·天官》:“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屦,为赤舄、黑舄、赤繶、黄繶、青句,素屦,葛屦。”古代的王(包...

  • 即“襪”、“韈”,足衣也。《事物纪原》载:“文子曰:文王伐崇,韈系解,则其物已见于商代。实录曰:自三代以来有之,谓之角韈,前后两相承,中心系之以带,洎魏文帝吴妃,乃始裁缝为之,即今样...

  • 木屐,木制之,底下有齿。《事物纪原》载:“《异苑》曰:介子推抱木烧死,晋文公伐以制屐。萧子显,《齐书》曰:襄阳有发楚王冢,获王屐。《论语·隐义》曰:孔子至蔡,有取孔子屐者。”按此...

  • 篦、梳

    理发和除垢的工具,亦可作首饰用。《事物纪原》载:“篦,《说文》曰:栉、梳、篦总名也。释名曰:梳,言其齿疏也。枇,言其细,相比也,礼,男女不同巾,栉是枇,因梳而制也,今作篦。”从原始社会...

  • 包裹头发的巾。《事物纪原》帻条载:“隋礼仪志曰,帻,按董巴云,起于秦人,施于武将,初为绛帕,以表贵贱。”据此,则帻起源于战国。最初的帻是不高的,只起韬裹鬓发,防止下垂蒙面的作用。...

  • 蒙古包

    亦称“毡包”、“包”,古代文献多称“穹庐”、“旃帐”、“毡帐”、“帐幕”等,蒙古族牧民居住形式之一。圆形,高六七尺,直径丈余,周围是圆形围壁,围壁上方用木条结成的伞形顶架...

  • 清朝蟒袍

    为上至皇子下至文武九品官的礼服。蟒袍亦为圆领、右衽、马蹄形箭袖,以袍服颜色及蟒的多少区分官职。自皇子至郡王均绣蟒纹九条,至于蟒袍颜色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