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山西(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介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之间,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以上。

山西又称“三晋”,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山西省下辖11个地级市,117个县级行政单位。截至2017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14973.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557元,按2017年平均汇率计算为6007美元。常住总人口3702.35万人。

山西省现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位居中国第一,其中,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境内,享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著名的有恒山悬空寺、太原晋祠、芮城永乐宫、解州关帝庙、祁县乔家大院等。

山西是老革命根据地,革命活动遗址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著名的有八路军总部旧址、黎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文水刘胡兰纪念馆等。

山西

历史沿革

山西是人类和华夏文明发祥的最早起源地和中心区域之一。

考古表明,远古时代,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运城垣曲县“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约在1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晋南地区繁衍生息,其中运城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火烧骨,把中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向前推进了100万年;约在10—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山西汾河两岸和大同、朔州一带,已经出现了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经成为当时诸多邦国的中心。对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这里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后中国史前传说的尧舜禹时代由传说成为信史,中华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证实。

大禹去世后,其子启继位。夏朝早期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晋南夏县一带,今夏县东下冯遗址是重要的夏墟。

商朝时,山西南部在其“邦畿千里”之内,其余地方则散布着十几个方国部落。

西周初期大规模分封诸侯,山西中南部为十余个诸侯的领地,其中主要诸侯国是晋国。

春秋时期,晋国发展强大,逐步兼并了周边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大约包括今山西中南部、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和陕西东部,设置有50余县,其中山西境内有10余县。晋国是郡县制的起源地,后来秦将这种制度推广向全国。

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晋国卿族赵、魏、韩三家三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赵、魏、韩三分晋国,成为实际上的三家诸侯国。在山西,赵国辖中部、东北部、东南部少部,魏国辖西南部、东南部少部,韩国辖东南大部和西南少部。起初,赵国的都城在晋阳(今太原晋源区东北),韩国的都城在平阳(今临汾尧都区),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运城夏县北),后来随着疆域的扩大移向河南、河北。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东周天子正式承认赵、魏、韩三家为诸侯,中国历史由此开始进入战国时期。山西分属赵、魏、韩三国领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又不断增设到40余郡。今山西及周边河北、内蒙一带为河东、太原、上党、雁门、代、云中6郡分辖,其中代、云中2郡治所不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70余县。

西汉基本沿袭秦代郡县制,地方实行州郡县制,全国划分为13州。今山西及周边陕西、河北、内蒙一带为并州、幽州、司隶州(京畿长安范围)3州领属,并归太原、上党、雁门、西河、代、河东6郡分辖,其中西河、代2郡治所不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90余县。

东汉地方建制基本沿袭西汉。西汉末东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羌、鲜卑逐步内迁进入山西,并发展强盛起来。到东汉中期,山西北部、中部、西部成为多民族聚居地区。

魏晋南北朝初期的三国时期,今山西全境属魏国。西晋末年,西晋永安元年(304年)匈奴酋长刘渊起兵左国城(今吕梁离石区)建国“汉”,不久迁都平阳(今临汾尧都区),建立北方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随后其子刘聪打下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灭西晋,由此开始中国历史上一百多年的“五胡十六国”割据一方的局面。在此期间,山西境域为刘渊族侄刘曜创建的前赵、羯族首领石勒创建的后赵、鲜卑族首领慕容皝创建的前燕、氐族首领苻洪创建的前秦、氐族贵族姚苌创建的后秦、鲜卑族首领慕容泓创建的西燕、鲜卑族首领慕容垂创建的后燕、匈奴部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鲜卑族首领拓跋珪创建的北魏等国的领地。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山西为北魏领地。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山西绝大部分为东魏领地,南部余部为西魏领地。后来,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山西统一为北周领地。

隋朝建立和统一全国后,起初在地方取消了郡一级建制,在要冲诸州设总管府,以州刺史兼总管,统领邻近数州。山西境内并、代、隰、朔4州设总管府。后来隋又改州为郡,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最多时全国置190郡。山西及周边河北、内蒙一带为太原、定襄、马邑、雁门、娄烦、西河、离石、上党、长平、临汾、龙泉、文城、河东、正平14郡分辖,其中14郡治所均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90余县。

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高祖认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宋朝时期,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

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山西作为革命老区,在民国十年(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十四年抗战中,山西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山西省人民政府。

分享到:

山西的相关人物

  • 长孙俭 长孙俭

    长孙俭(491~568年),字庆明,恒州高柳县(今山西省阳高县)人,鲜卑族。北魏到北周时期大臣,北平宣王长孙嵩五世孙,太常卿长孙戫的儿子。[更多]

  • 拓跋仪 拓跋仪

    拓跋仪身高七尺五寸,身材十分魁梧,胡须很漂亮,很有谋略,年轻时能舞剑,骑马射箭超过常人。道武帝拓跋珪前往贺兰部时,拓跋仪随从出入。登国初年(386年),拓跋仪被封为九原公。随从道[更多]

  • 贾午 贾午

    贾午(260年-300年),平阳郡襄陵县(今山西省襄汾县)人,西晋初期权臣贾充之女,晋惠帝皇后贾南风的同母妹,韩寿的妻子,贾谧的母亲。[更多]

  • 王坦之 王坦之

    王坦之(330年~375年),字文度,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东晋名臣、书法家,东晋尚书令王述之子。 王坦之出身太原王氏,年轻时与郗超齐名。投靠会稽王司马昱,出任从事中郎,迁大司马长[更多]

  • 尹耕 尹耕

    尹耕(1515年—?)明代诗人。字子莘,号朔野,山西蔚州(今张家口蔚县)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官至河南按察司兵备佥事。因被人弹劾,遣戍辽东,遂不复用。因他生长边地,通晓疆事,深恨武备废弛,曾作[更多]

  • 王恭 王恭

    王恭(?~398年),字孝伯,小字阿宁,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东晋外戚大臣,司徒左长史王濛之孙,光禄大夫王蕴之子,孝武定皇后王法慧之兄。 少有美誉,清操过人,心怀宰辅之志。起家著作佐郎[更多]

  • 潜真子 潜真子

    潜真子的诗词全集潜真子,(?-1221)金代词人。字安上。世为麟抚经略使。父折定远,侨居忻州(今山西忻州),遂为忻州人。明昌五年(1194)两科擢第。学问该洽,为文有法度。官至延安治中。兴定[更多]

  • 高道宽 高道宽

    高道宽(1195~1277)字裕之,应州怀仁(今属山西)人。大安年间(1209~1211),避兵至长安,为府吏。因父母去世,于兴定五年(1221)往章台街蓬莱庵出家,以安全真为师。正大元年(1224)游大梁,居丹阳观,从李[更多]

  • 萨都剌 萨都剌

    萨都剌(公元1272年或1300年-1355年),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更多]

  • 张翥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 今存《蜕庵诗集》,4卷,词2卷。[更多]

  • 段成己 段成己

    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段克己弟。稷山人(今属山西)。与兄克己以文章擅名,赵秉文成为“二妙”。金正大年间中进士。金亡后与兄避地龙门山中。元世祖召其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不赴任[更多]

  • 段克己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更多]

山西的文化百科

  • 吕梁 吕梁

    吕梁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东临汾水与晋中为邻,北接忻州,南毗临汾,吕梁山纵贯全境,区名因山而得。<br>  吕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境内有革命圣地蔡家崖,刘胡兰[更多]

  • 临汾 临汾

    临汾旅游区位于晋南,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物古迹遍布全区;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贯本区中部,由地堑所成的汾河下游谷地,风光秀丽;滔滔黄河在吉县境内跌宕[更多]

  • 晋中 晋中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山,西傍汾河水,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7度---38度、东经112度一114度之间。全市总面积约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2万,其中农业人[更多]

  • 忻州 忻州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为忻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面积197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忻州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全市地势西高东低,南、西、北三面环山,平川[更多]

  • 运城 运城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总面积14236.5平方公里。黄河中游北干流以东,与河南,陕西隔河相望,北靠临汾,东邻晋东南。古称“河东”,河东大地外滨澎湃的黄河,内有绵延的中条山,自古就有“[更多]

  • 长治 长治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盆地,它东倚太行,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与临汾地区接壤的;北交晋中;南连晋城。市辖城区、郊区、长治县、潞城市、长子、黎城、襄垣、沁县、[更多]

  • 朔州 朔州

    朔州市是198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市,为全国新兴的能源基地。现辖二区四县(即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右玉县、怀仁县、应县),69个乡镇,1832个行政村,总面积10639平方[更多]

  • 晋城 晋城

    晋城市古称泽州,位于山西省的东南端,东南两面与河南省的林县、辉县、修武、济源、沁阳、博爱诸县接壤,西与临汾、运城地区相交,北与长治市毗邻。东西宽160公里,南北长100公里,[更多]

  • 大同 大同

    大同市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同战国属赵,汉置平城县,北魏建都,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置云中郡和云洲。辽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于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公元1[更多]

  • 太原 太原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交通、信息中心,是一座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 这里的精[更多]

  • 阳泉 阳泉

    阳泉市地处山西省东部,太行山中段西侧。南与昔阳县相邻,西与寿阳县、阳曲县相连,北与定襄县、五台县相接,东与河北省平山县、井径县交界。东西最狭处仅32公里,南北最长处有106[更多]

  • 山西旅游景区 山西旅游景区

    2012年由山西省旅游局举办的“我发现·晋善晋美”网络推广专题活动目前已经结束,通过公众网络投票,从60个山西重点旅游景区中评出的“美好印象山西十大景区”正式出炉,获得称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