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象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6-20 属于: 豆类蔬菜病虫原色图谱
【学名】:Bruchus pisorum(Linnaeus)

【别名】:豆、豌豆虫

【介绍】:

豌豆象属鞘翅目豆象科,主要危害豌豆、扁豆。原产欧洲,现已分布全世界,我国多数省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尤以江苏浙江安徽山东陕西等省危害较重。

形态特征

成虫:长椭圆形,黑色,体长4~5毫米,宽2.6~2.8毫米。触角基部4节,前足、中足的胫节和跗节为浅褐色至褐色。头具刻点,覆盖浅褐色的毛。前胸背板较宽,刻点密,覆盖黑色与灰白色的毛,后缘中叶有三角形毛斑,前端窄,两侧中间前方各有1个向后指的尖齿。小盾片近方形,后缘凹陷,覆盖白色的毛。鞘翅具10条纵纹,覆褐色的毛,沿基部混有白色毛,中部稍后向外缘有白色毛组成的1条斜纹,再后近鞘翅缝有1列间隔的白色毛点。臀板覆深褐色的毛,后缘两侧与端部中间两侧有4个黑斑,后缘斑常被鞘翅所覆盖。后足腿节近端处外缘有1个明显的长尖齿。雄虫中足胫节末端有1根尖刺,雌虫则无。

卵:橘红色,较细的一端具两根长约0.5毫米的丝状物。

幼虫:复变态,共4龄。体乳白色,头黑色。胸足退化成小突起,无行动能力。胸部气门圆形,位于中胸前缘。1龄幼虫略呈衣形,3对胸足短小无爪,前胸背板具刺;老熟幼虫体长5~6毫米,短而肥胖,多皱褶,略弯成“C”字形。

蛹:长约5.5毫米,初为乳白色,以后头部、中胸、后胸的中央部分、胸足和翅转为浅褐色,腹部近末端略呈黄褐色。前胸背板侧缘中央略前方各具1个向后伸的齿状突起。鞘翅具5个暗褐色斑点。

发生特点

该虫在我国各地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储藏室缝隙、田间遗株、籽粒内、树皮裂缝、松土内及包装物等处越冬。翌春,在豌豆开花期越冬成虫飞至春豌豆地活动,各地迁入时间以当地豌豆开花结果期早晚而异,南方较早,北方较晚。在浙江、上海、江苏等地,4月上中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羽化为成虫,留在籽粒内越冬或羽化后经数日待体壁变硬后钻出籽粒飞至越冬场所越冬。

成虫具日出性,以晴天下午活动最盛,飞翔力强,可飞越3~7千米到达豌豆田。刚从越冬场所飞出的成虫,卵巢发育不全,需经6~14天取食豌豆花蜜、花粉、花瓣或叶片,进行补充营养后才开始交配、产卵。卵一般散产于幼嫩豌豆荚两侧,多为植株中部的豆荚上。每只雌成虫可产卵700~1000粒,产卵盛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卵期为7~9天。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豆荚,以幼虫危害新鲜豌豆籽粒,影响产量、出粉率和种子发芽率。幼虫期为35~42天,老熟时在籽粒内化蛹。化蛹盛期在7月上中旬,蛹期为8~9天。成虫寿命可达330天左右,有的还可长达14~16个月,甚至更长。豌豆象发育起点温度为10℃,发育有效积温为360度·日。

防治要点

①药剂防治。掌握在成虫产卵盛期(常与豌豆结荚盛期相吻合)及幼虫孵化盛期喷药防治产卵的成虫和初孵幼虫,防治药剂参照“蚕豆象”。②豌豆脱粒后,立即暴晒5~6天,可杀死籽粒内90%以上的幼虫。③当豌豆量不太大时,可在暴晒后立即将豆放入塑料袋中并扎紧,或埋进干净麦糠堆里,密闭贮藏半个月至一个月,可杀死所有成虫、幼虫。④当豌豆量大时,在豌豆收获半个月内,将脱粒晒干后的种子置入密闭容器内,用56%磷化铝熏蒸,每200千克豌豆用药量3.3克(1片),密闭3天后,再晾4天。必须严格遵守熏蒸的要求和操作规程,避免人畜中毒。

豌豆象的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