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厉行节俭,难掩大清朝暮气沉沉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6 属于:道光
  • <a href=/renwu/DaoGua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道光</a><a href=/wiki/Huang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皇帝</a>
    道光皇帝
      道光的宝座来得也不是那么容易。正是嘉庆年间那一次关乎皇室安危的"刺客事件",给了他大好机会。道光皇帝是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虽 然嘉庆皇帝很早就决定传位给旻宁,但还是嘉庆十八年发生的那件事,更坚定了他的决心。当时,反清复明的组织天理教在京畿地区非常活跃。其中一部分义军准备 趁嘉庆皇帝出宫之际,拿下北京。他们的主攻目标正是紫禁城。而且,他们已经买通了几个太监做内应。义军按计划混入城中,准备从东、西华门冲入皇宫。但是, 东华门的义军不够稳重,过早暴露了身份。不得已,战略总攻提前开始。义军在太监的带领下,迅速冲进了宫中。此时,嘉庆皇帝还远在避暑山庄,宫内一切由旻宁 掌管。正在乾清宫上书房读书的旻宁得到报告后,不顾一切,带着另外两位亲王冲了出来。当时内宫的大门已经关上,但还是有几个义军爬上了墙头。旻宁临危不 乱,当场击毙了两个义军。这时援兵恰好赶到,冲进紫禁城的义军被全部杀死。由于旻宁的机智勇敢,保住了内宫女眷没有受到伤害。事后,他得到了嘉庆皇帝的高 度评价,并封他为智亲王,而其嗣皇帝的位子也就更加稳固了。

      但是,他的父皇嘉庆不是雍正,而道光本人也不是乾隆。嘉庆并没有象雍正那 样,给乾隆皇帝留下充裕的国库,更不像乾隆皇帝那样给自己留了份丰厚的遗产,嘉庆皇帝留给道光的,是国库的空虚,国内的危机四伏。整个大清帝国的景象已经 开始显露出落日的征兆。同时,清帝国政府的腐败不堪,也引来了洋人们的觊觎。沉着的满清王朝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官员们已经在互相打揖、问候、猜忌、上 朝、退朝。然而,当某一天的清晨,在官员们的静静等待中,终于露面的道光皇帝走向他的廷宝座之上时,整个宫殿内顿时一阵窃窃私语声。皇帝还是从前的皇 帝,但今天这位历史上出了名小气的皇帝,竟然穿了一件带补丁的龙袍走上了龙座。"难道又有什么大事发生了?""皇室已经穷到这个地步了?"但镇定自若的道 光,不顾理会官员投来的各种目光,仍像往常那样聆听国事,退朝回去不说。

      清代道光年间穷是穷了点,但当然到不了连皇帝都要穿打补丁的 衣服这个程度。这只是皇帝的一个小小的政治宣传。清宣宗道光皇帝(1782—1850),名爱新觉罗·旻宁。道光于乃父嘉庆病死后成功继位,是清入关后的 第六个皇帝,在位30年。后病死,终年69岁,葬于清西陵之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道光帝旻宁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嘉庆十八年(1813)被 封为智亲王。嘉庆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病死后,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道光"。顾名思义,也不知道是道路一片光明,还是到了他这里家产光光 了。

      也许,对于整个道光时期而言,我们只能这么评价他了: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但愿这并不单单是皇帝一个人的因素所为。当时,整个 历史大环境,已经不在道光的左右之中了。宣宗道光皇帝的即位,在清朝乃至整个二十五史中,都要算是件大事。道光十六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西方列强(英国) 因为商业利益而对华宣战;二十一年,随着经他手签出的华夏有史以来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诞生,中国近代史拉开了帏幕。

       说起来,道光皇帝真的很不走运,清代中后期的皇帝,并不是那么好当的。盛世光芒已经早就不再;相对来说,国家的积弊却是日甚一日。道光即位之初,中国正面 临最严重的内外危机。在上,清王朝经"康乾盛世"后已经走下坡,史称"嘉道中衰";在下,吏治腐败,武备张弛,国库空虚,民众反清斗争频频;在外,西方列 强势力东侵,鸦片荼毒国民。道光颇想有一番作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图中兴。他虽然朝纲独断,刚愎专权,但事必躬亲,以俭德著称。记得稗史有载,道光 曾经将自己每天的伙食标准一度压到了三两银子,还吃了整整一个月的素豆腐。更绝的是,据说某大臣叩头谢恩后,一抬头,不小心就望见了皇帝套袴上的补丁,真 是千古奇闻。他的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太大起色。但道光执政30年,也总算做了一些事情。他在惩治贪污、整顿吏治、治河通漕、清理 盐政、开通海运等方面,也有或多或少的成绩。道光一生中最大的政绩,是平息回部张格尔的骚乱,巩固了新疆。道光30年的皇帝生涯,算是勤政,也算是节俭。 野史说道光穿带补丁的裤子,这便是本文开头的那一段。但是,无论道光的用心有多良苦,大臣们的意会却未必如他所愿。事实上,自从那天上朝之后,官员们私下 想,连皇帝老子都这样了,他们也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大臣们也纷纷仿效,也"缀一圆绸膝间",倒成了当朝的一大"时尚"。可笑的是,有些大臣的那块"补 丁",有时竟然比衣服还要贵重。

      道光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使他寝食不安,最后方 下决心严厉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初,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林则徐将收缴来的鸦片,共19179箱、2119袋,总计 2376254斤,在门当众销毁。这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销毒数量最多的一次。

      而正是这次著名的销烟事件,开启了中国的另一种政治 局面。中英关系进一步紧张,情势剑拔弩张。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英国远征军到达中国海面,鸦片战争爆发。但战争伊始,习惯了"天朝上国"优越感的 道光帝,认为英军不堪一击,因此备战十分麻痹。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英军围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帝大为震惊,忙派琦善等人与英军 谈判。最后对外妥协,将林则徐、邓廷桢、杨芳等抗战派查办,重用穆彰阿、琦善、奕山等投降派,重新开放广州。

      然而,英军并不满足于 此,他们继续对虎门、宁波厦门等地进行攻击,并于一八四二年攻占吴淞。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二十九日,清政府与英国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 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共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等等。此后, 清政府又与法、美等国签定了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终于在道光二十九年,这位皇帝在内忧外患 中忧愁成疾。勉强支持了一年的时间后,道光皇帝病情加重,失去了康复的可能。他宣召载铨、大臣载恒、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内 务府大臣文庆等进宫,命令他们随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锦盒,在诏书中,又一位皇子成为了皇帝。当道光皇帝完成了他最后的使命后,撒手人寰,庙号 为宣宗成皇帝,史称道光皇帝。"嘉道中衰"局面已经不可挽回,大清帝国迎来了政治深渊和经济寒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