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大事记:清宣宗旻宁道光皇帝传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6 属于:道光
  •   宣宗旻宁

      (公元1782年~公元185年)

      在位时间:公元1820年~公元1850年

      曾用年号:道光

      谥号:成

      庙号:宣宗

      安葬地:河北易县北宁山慕陵

      公元1782年,旻宁出生。

      公元1782年,嘉庆病逝,宁即位,是为清宣宗,又称道光。

      公元1839年,林则徐"门销烟"。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公元1842年,中国南京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公元1850年,道光病逝。

      道光帝旻宁在位30年,终年69岁。才智平庸的道光帝以躬行节俭而著称,但在整个统治阶级中收效甚微。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中国的闭关锁国使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善用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即后人所称的《南京条约》。道光帝执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身躬亲,身体力行,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励精图治却少有作为,恰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

      可笑而可叹的节俭

      道光即位后,别的不想,首先想到的就是倡行节俭,力戒奢糜,希望能让满族臣民都"返本还淳",恢复入关前淳朴节俭的旧风俗,文武官员及天下百姓都以俭朴为荣,从而使国库丰赡,恢复祖宗的盛世。

      于是道光就天真地开始提倡他的节俭了,殊不知当时民风经康乾盛世以后已逐渐奢糜,要再想吃惯了满汉全席再回去挖野菜,谁也不愿意,但道光毕竟是皇帝,总得给点面子吧。这样一来,节俭是节俭了,但俭外奢中,还是没有什么改变。

      道光提倡节俭的决心倒是挺大的,尽管在整个统治阶级中收效甚微,但他自己的确是躬亲实践,身体力行。在饮食上,道光觉得照例皇帝每餐至少有二十几样菜肴过于靡费,于是每天最多准做4样菜,有时则只要1碗豆腐烧肝,闹得管御膳房的官员们叫苦不迭,因为皇帝越是铺张,他们才越有油水可捞,只是一碗豆腐烧猪肝,实在是无法虚报冒领。

      道光如此节省,朝廷文武开始时还将信将疑,直到道光两次大宴群臣,才使得亲眼目睹的赴宴官员相信道光是来真的。其中一次是皇后生日,道光设宴赏赐内廷诸臣,大臣们都以为皇后的生日,道光应该不会虎,定可一饱口福。谁知道光到了酒席上一看,面前就放着一碗打卤面,搞得赴宴文武哭笑不得。另一次是大学士长龄平定回疆叛乱班师回朝,道光于是摆宴庆功,文武百宫以为平定回疆,皇上心里高兴,该会好好庆祝一番。结果开宴后,群臣谁也不敢动筷,原来每张桌上只摆了几样小菜,质低量少,若一齐动手,立时就会菜光盘净,无奈只好陪着皇帝喝两盅酒了事。此后文武百官方才相信道光皇帝的节俭,于是上朝时个个都装出节俭的样子,有一次道光问颇受宠信的大学士曹振镛,在家吃子要花多少银子,曹振镛竟说因自幼患有胀气病,生平从未吃过鸡子。

      道光服饰上的节俭,在历代君王中也属罕见。清代皇帝冬季常穿珍贵毛皮罩衣,道光即位后,内务府为他准备了一件黑色狐皮罩衣。这种罩衣外皮内缎,用料内阔外狭,四周缎子衬里显露其外,称为"出风"。黑色的毛皮缀在上好的缎子面料上,显得雍容华贵,典雅庄重。道光以为"出风"部分纯系装点好看,毫无实用。于是,他传令内务府改制,下令四周不许露出多余缎面。道光的节俭使内务府的官员们大为沮丧,此次奉旨改制罩衣,以为可趁机捞点油水,遂上奏说"改制罩衣,需要白银上千两。"结果弄巧成拙,道光在听说后,立即改变主意,下令说:"改制花费既多,著暂免,此后新制,概勿出风"。随后又将此事谕知入值的军机大臣,致使京城大小官员,从此冬季穿着毛皮罩衣,十几年间不敢有"出风"的人。道光服饰不但不求华美,而且少穿新衣,特别是不显眼的衣物,更是多穿一日是一日。清人服饰以袍褂罩身,裤子极少外露。为了节省,道光长年多穿旧裤,日久膝盖处先行磨破,就令内务府差人补上一块圆形补丁。朝廷官员历经多次亲身所验,已深知道光节俭。于是,大臣们也在尽力"节俭",不管裤子真破了还是假破了,纷纷在膝盖处打起补丁来,一时套裤打掌之风大盛。

      除饮食服饰外,道光在内廷后宫及外出一应所需用品方面,亦概行节俭,力戒奢糜。道光即位后,内务府按向来惯例为他准备了御用砚台40方,每方背面都刻有"道光御用"4个字。道光在见到内务府奏报所备御用品清单时,觉得一人如何能用40方砚台,当即传令留下两方,其余分赐内廷诸臣。御用毛笔历来都是特制紫毫笔,笔管上都有"天章"、"云汉"等字样。道光觉得紫毫笔珍贵难得,即命此后不再征用,御用笔改换为普通臣民常用的纯毛或羊毛与一般毛相间合制而成的毛笔,如此俭朴,在历代封建帝王中,简直是笔中紫毫,"千万毛中选一毫"了。

      道光躬行节俭,力戒奢糜,表面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治阶级上层的一部分人,多少地遏制了奢侈腐化之风的恶性发展,但终究难以实现其令满洲臣民"返本还淳"、归复祖宗盛世旧观的愿望。况且时势业已大变,传统的节俭观丝毫无助于起弊振衰,大清王朝不可避免地在衰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道光还曾试图整顿吏治,但都遭到百官的反对而最终不了了之。

      正当道光做着重振祖宗雄风之梦的时候,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已经敲响了中国的大门。

      道光继位后,一直大力禁绝鸦片。鸦片最初由葡萄牙人当作药材输入。早期葡萄牙作为药材向中国输入鸦片时,虽有人开始食用,但数量极少,未对整个社会造成多大唐,害。后来,英国人东来,在印度半岛建立了庞大的殖民贸易垄断公司~东印度公司,实行对印度乃至对整个亚洲的殖民掠夺贸易和侵赂扩张活动。在早期同中国的贸易中。中国的丝、茶、陶瓷、大黄以及糖等土特产品受到当时西方人欢迎,出品量逐年递增。而作为英国主要输华商品的各种贵重毛纺织品,由于中国官僚士绅穿的是绫罗绸缎,老百姓则穿自制的土布,因而长期滞销,致使英国在正常中英贸易中连年亏本,每年不得不运来大批白银,以补亏空。

      为了既得到中国的丝、茶等土特产品,又不用往中国输送白银,英国资产阶级费尽心机,寻求良策。在用炮舰暂时还打不开中国大门,其他商品也难以打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他们找到了鸦片这种特殊商品。鸦片既可弥补英国对华贸易逆差,又可以在精神和肉体上摧残中国人民,为最终打开中国大门奠定了基础。于是,英国自公元1773年起,排挤了葡萄牙、荷兰等国,逐步确立了对中国鸦片贸易的垄断权,开始有组织地向中国输入鸦片。

      自鸦片吸食之法传人中国后,烟毒就日益泛滥起来,逐渐引起中国统治者的重视。曾多次颁发禁烟令,严禁贩卖、吸食鸦片,并制订禁烟章程,发布贩卖吸食鸦片治罪条例,意在清除烟毒祸害。结果是鸦片由合法纳税进口变为违法偷运走私,烟价大涨。广东海关及其他文武官员,甚至于朝廷重臣,都直接间接地从鸦片走私中捞到好处,以至无视朝廷禁令,袒护中外鸦片贩子进行走私活动,致使烟毒迅速弥漫全国,白银源源流向国外。

      道光即位后,决心根除鸦片此患。但是道光根除鸦片祸患的决心不可谓不大,查禁鸦片烟毒的命令不可谓不严。然而,英国政府既已确定了鸦片侵华政策,鸦片贸易业已给英国及英印政府和东印度公司带来了巨大利润,那他们就决不会善罢甘休。

      鸦片的不断输入和烟毒的日益泛滥,不但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而且造成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国库空虚,银价飞速上涨,国计民生穷理日甚一日,从而引起中国朝野的极大关注,道光作为一国之主,更是忧心忡忡,无奈禁令屡颁,鸦片烟毒焰日张,苦寻良策而不可得。

      公元1838年春,黄爵滋上疏道光,提出严厉禁烟。道光看完后思虑半天,也下不了这个禁烟的决心。原因是平民吸烟则严惩,这倒好说,官员严惩,就比较难办了,何况那些皇亲国戚、宗室贵族呢?但道光觉得,保国保民保位置才是头等大事,鸦片烟毒继续泛滥,迟早要毁大清江山。于是,他下令禁烟,并雷厉风行地处罚了一批查有确据的吸烟官吏革职,其中庄亲王、辅国公因常到僧尼庙内偷食鸦片,分别被革去王爵和公爵;同时将两年前上奏请放宽烟禁的许乃济,降为六品顶戴,勒令退休返乡,诏令在两湖地区禁烟卓有成效的林则徐进京晋见,商讨禁烟大计。

      林则徐进京后,道光赏其紫禁城骑马殊荣,接连8次单独召见,共议禁烟事宜,经过反复商讨,道光决定双管齐下,派林则徐到广东负责杜绝鸦片进口。并命令朝臣严定禁烟章程,以求根绝吸食。新定章程经道光审阅批准后,名为《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颁发全国遵照施行。自黄爵滋吸烟论死之疏上达朝廷始,在道光亲自主持下,经过各有关方面约半年时间的讨论准备,神州大地除西藏地区以外,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全面查禁鸦片烟毒的热潮。各地查拿鸦片贩子,缴烟土,收烟具,封烟馆,惩治大小吸烟官吏,通令鸦片烟鬼限期戒烟,可谓如火如茶,雷厉风行。鸦片烟毒似乎从此真的要在华夏神州净尽根除了。

      但事实却跟道光开了一个玩笑,非但没有把鸦片给禁止掉,反而使西方殖民者把更多的鸦片倾倒在中国,还把中国这个紧紧锁多子的大门给打开了。

      林则徐上任后,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共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地查禁鸦片运动,并于公元1839年春在虎门销毁了收缴上来的鸦片,史称"虎门销烟"。同时,为了预防万一,林则徐于查禁鸦片的同时,一面让人搜集翻译外国书报,了解西洋国情及来粤商人动静,力求知己知彼;一面招募水勇,整顿水师,加固增修炮台,购买西洋大炮、战船,积极整军备战。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还命令各国进口贸易商船写下保证书,保证今后不再把鸦片带入中国,但此举遭到了英国人的抵制。他们蓄意挑起事端,纠集兵船拦截其本国商船,不准进口具结,并多次袭击中国水师。林则徐一面下令严惩来犯英国兵船,一面奏报朝廷,建议对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外国商船,实行"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策略方针,以集中力量打击不遵中国法度或敢于束犯之敌。道光同意了林则徐的建议,断绝了中英贸易。

      道光原想以天朝声威慑服英夷,谁知英国为了保护鸦片贸易,已决定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道光二十年(1840)五月,英国兵船40余艘到达中国海面,先行封锁珠江口,正式挑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英军击败腐朽堕落的清军,占领了广州、厦门、定海、镇海、宁波、乍浦、宝山、上海镇江等城市,直抵南京城下。至此,道光自觉已别无良策可寻,急伞耆英、伊里布迅赴南京设法议和。公元1842年农历7月24日,经道光批准耆英、伊里布等在南京城下江面上的一艘英国侵略者的军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内中规定诸大端者为:(一)清政府赔偿英国在广东缴出销毁的鸦片烟费600万元,商行"积欠"300万元,军费开支1200万元,合计2100万元;(二)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四)实行协定关税,嗣后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等项,均应"秉公议定",不能由中国自己做主;(五)废除公行制度,凡来中国贸易的英商,不论与何人交易买卖,均听自便。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南京条约》。

      历时两年多的对外战争,清朝政府支出战费700万两,战后赔款2100万元,加上战争期间英国侵略军的无耻抢劫和战后鸦片的继续大量涌入,清王朝本已十分拮据的国库开支,濒于崩溃。为了偿还赔款,弥补亏空,道光在战后已顾不了许多,只有默认各级官吏尽情搜刮民脂民膏了。

      公元1850年农历正月十四日,节俭一生的道光,外耻未雪,内忧未除,饱含一腔恨和愁,悄然长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