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考成法:改善国防行考成法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1 属于:张居正
  • <a href=/renwu/ZhangJuZhe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张居正</a>
      亲眼目睹了"庚戌之变"的张居正,对军队的素质深为担心,因为军队是国家安全的保证,他从那时起就在谋划着对边防的整顿的问题。

       "庚戌之变"时,有个任工科给事中的吴时来上疏推荐谭纶戚继光驻兵于蓟州,加强北部边防。这一建议上得到首辅徐阶的支持。由于新任兵部尚书霍冀对情况 并不熟悉,而张居正与吴时来、谭纶、戚继光又都是徐阶所重用的人,于是在内阁中主持整顿蓟、辽,巩固边防的重任就理所当然地落到了张居正身上。张居正从整 顿边防入手正式开始了他酝酿已久的改革事业。

      张居正大胆地任用了一批智勇双全的将领,对他们大胆起用,因此"一时才臣,无不乐为之用,用必尽其才"。他所重用的谭纶、戚继光、李成梁、王崇右、方逢时等人都是勇力过人,又是有谋有勇的将才,他们在此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华和智慧。

      当时,北边战守的重心在蓟州,御倭名将谭纶、戚继光主持蓟州防务后,张居正给予大力支持。张居正同意谭纶、戚继光"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的建议。

       当初,建立过赫赫战功的抗倭(wō)名将戚继光,奉调从浙江北上蓟州,总理蓟州、昌平和保定三地的防务,他上任后强烈要求改革蓟州军制的想法,得到了内 阁大学士张居正的赏识和支持。短短的几年里,整编防区,训练新军,一切均按他的计划有条不紊(wěn)地进行着,使他的军事才能再次得到充分的发挥。

      戚继光常备不懈,励精图治,在他镇守蓟州十六年间,这里一直相安无事,蒙古各部再也未敢侵犯边境。在整顿边防的过程中,张居正与戚继光私人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辽东方面,张居正任用出身贫寒,但有大将之才的李成梁镇守。从隆庆元年起,李成梁在辽屡败蒙古土蛮郭入犯,其后被提为总兵镇守辽东。李成梁镇守辽东22年,先后十次连奏大捷,战绩之多是数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

      在宣化、大同方面,张居正任用王崇古、方逢时镇守。他们修边墙,开屯田,加紧练兵,防御力量也逐日加强。

       在张居正的主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扭转了长期以来边防败坏的局面,战守力量日益增强,蒙古兵再也不敢犯边。在加强防御力量的同时,张居正积极寻求改善 蒙汉关系的途径,他命令沿边将帅,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积极发展同蒙古的友好往来,不要轻易兵戎相见,宣府大总督王崇古屡次派遣同蒙古有关系的人深入蒙古 内部,发布告并宣布:番汉军民凡由蒙古投奔汉族地区者,一律以礼相待并接纳安置。这些在蒙古地区果然引起很大反响,汉蒙人民来往日见增多。

      张居正通过重用英勇善战的将帅,整顿边防,加强战守,改变了英宗正统以来边防日益废弛的局面;通过重用足智多谋的边帅,改善汉蒙关系,改变了自明朝开国以来一直与蒙古彼此的敌对关系和战争状态,发展了蒙汉之间的友好关系。

       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后,对朝中空谈清议、不务实际、人浮于事、政令不通的现状深为忧虑。他曾和内阁次辅、大学士吕调阳对此作过多次讨论,忠奋之情溢于言 表。他下决心要彻底改革吏治,为其它改革铺平道路。他知道他的一切改革主张要靠这些部、科、院的大小官员去办,可如何才能把这群各自为政、散沙似的"散兵 游勇"捏合成一支令行禁止、进退自如的能干队伍呢?他一直在默默地思考着。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万历元年(1573)十月,张居正上疏请行考成法,神宗 批准了他的请求。

      张居正"考成法"的具体内容,在他给皇上的奏疏中所讲的,主要的有以下两条:首先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 规定完成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个帐簿上,一本由部院留作底册,一本送科道,一本呈内阁;其次,六部和都察院按照帐簿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的每件事情,逐月 进行检查,完成一件,注销一件,如若没有按期完成,必须如实呈报,否则以违罪论处;六科亦根据帐簿登记,稽查稽查:检查(走私、偷税、违禁等活动)。六部 的执行情况;每半年上报一次,并对违限事例进行议处;内阁同样亦根据帐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检查。六部和都察院检查所属官员,六科稽查六部,内阁 监督六科,层层检查,循环往复,最后由内阁总其成,内阁遂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中枢。这就是张居正的吏制体系,也是张居正对明代吏制的一大改革。

      由于"考成法"赏罚分明,官员们办事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此时的明王朝,呈现了一派较为新兴的气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