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唯才是用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1 属于:张居正
  •   高拱用人,向来不拘一格。前面已经说过,殷正茂有军事才能,但好贪污,高拱仍让他去广西平叛,因为他虽有瑕疵,但能办成事。与其用一个完美的庸人,不如用一个有缺陷的能人。

      张居正尽管是高拱的政敌,但他在用人上,继承了高拱的这种不拘一格的方略。尤其在技术性非常强的军事领域,张居正起用的多是那些能力出众的将领,至于生活小节方面有瑕疵,他是不计较的。

      张居正作为首辅,自身的能力再是出色,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他更重要的任务,是在全国数以万计的官员,和数以万计的读书人中,选拔出合格的人才。这一方面,张居正曾经说过,"为国家爱养人才,不敢以私意用舍。"这一点可见看出张居正的气度。

      一般来说,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凡朝廷里面的更新换代,新上台的领导总喜欢用自己提拔的一批人,而把前任的党羽撤换下去。当初高拱掌握政权的时候,就是只用听话的,异己的人一概排斥,所以得到揽权擅政的恶名。

      但张居正则不。首先张居正从高拱的经历,得到了教训,决不重蹈覆辙。其次高拱本身就是一个很出色的吏部尚书,他的用人水平,不但超过严嵩,也超过夏言徐阶,他所提拔的人,都是出色的人才。

      所以对张居正来说,干吗硬要推翻高拱的炉灶,去自己再找呢?直接继承他的成果不好么?这固然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却也需要当权者有极大的气度,才能不存门户之见,真正将人才用如指掌。

      比如说当时的重庆大才子张佳胤,是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有名的能臣,同时又和高拱关系很深。在高拱下野之后,因为对张居正的规矩摸不透,他有些消极。张居正知道他是人才,接连去了两封信,希望他能出来做事。针对张佳胤的顾虑,张居正直言不讳地说:

      "您不要误会,我不会因为你是前任首辅(高拱)推荐用的人,就对你存有介怀。天下的贤才,与天下共用,何必定要去计较你推我推?而且我和高拱本来关系就很好,更何况他举荐的贤才,我怎么会不用呢?您又何必有嫌疑呢?"

      再比如王崇古,是高拱的同年和亲密战友。但张居正也对他同样倚为长城。还有高拱提拔起来的水利专家潘季驯,在隆庆后期因为犯错误而在家赋闲,也是张居正再次把他起用,并建立绝大功劳的。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对于朝中还有一些官员,不但是高拱的心腹,而且对张居正的掌权,怀有很深的敌意。对于这部分人,张居正决然不能容忍,必须铲除而后 快。因为容留他们在朝廷上,虽然也可以干一些事,却会动摇他本人的主政大体,甚至说这些人干的越好,对他自己的威胁越大。张居正和司汪道昆谈到此时曾 说:

      有一小撮坏分子,用花言巧语来扰乱政治,这实在关系到朝廷的根基!所谓"芝兰当路,不得不锄",对他们决不能客气!其他人不管是理解我,还是怪罪我,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张居正当国十年,在用人方面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在地方官员、边防将帅和主管专项事务的职务上,总是尽可能寻求那些才能出众之辈。唯有在内阁,他用人的标准,选的却都是那些锋芒不露的老好人型。

      之所以如此,实在是张居正在多年目睹和切身参与的政治斗争中,所吸取的教训所致。

       在明朝的政治体系中,文官系统的权力极大。明太祖朱元璋是个例外,他的时代,自己一个人又当皇帝又当宰相,把政务都包干了。但他的后代,当然不可能都如 他那么生猛。所以在多数时候,全国的大政,还是控制在文官集团手里。这个文官集团,在过去的朝代,往往是以宰相作为权力的集中代表。而在明朝朱元璋废止了 宰相,权力便分散形成内阁与六部的相互制约上。

      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制约力度并不强。六部虽然有对于实际政务的执行,但内阁大学士更是明朝国家政治的中枢。如果朝廷中存在着政治斗争,那么这斗争必然发生在内阁大学士之间,而六部的官员和职权,仅仅是作为他们斗争的工具罢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张居正刚刚进入翰林院之时,严嵩必须要借助内阁大学士的身份,才把夏言斗倒害死;而徐阶之所以能成为严嵩十余年的敌,并最终将其剪 除,其内阁大学士的身份也是必不可少的。徐阶一手干掉了严嵩,权势通天。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错把高拱和郭朴引入内阁,结果造成了剧烈的冲突。直到徐 阶把高拱逼下野为止,内阁工作都无法正常开展。

      而再后来呢,张居正回忆起徐阶退休后的岁月。自己虽然排名第三,但首辅李春芳和次辅陈 以勤都是厚道人,所以各项政务工作,基本能顺利开展。等到老资格赵贞吉入阁后,形势立刻改变,内阁重新陷入相互争夺的状态。再往后,高拱来了,那真是前门 驱狼后门进,此后的三年,自己就是在阴霾下度过的……

      经过仔细的总结,张居正得出一个结论:

      对于自己而言,建设好大明江山是最终目的。为了这个目的,必须要保证自己掌握朝廷大权。

      而为了掌握大权,就必须确保,内阁中都是老实听话的人,而不能再有刺头,更不能有足以威胁自己地位的人。

      方针定了,在引进人才上面,自然可以按图索骏。

      隆庆六年,高拱被驱逐,不久高仪又病死,张居正成为内阁中硕果仅存的一人。一个人的内阁当然是笑话,张居正必须至少补一个人进来。

      从当时朝廷的人才班子来看,三朝元老杨博最有资格。杨博不但文武双全,而且德高望重。他的资历,比高拱都要靠前(杨博是嘉靖八年进士,高拱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他入内阁,当然是众望所归了。

       但是从张居正的立场来说,决不能让杨博入阁。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杨博的才干和资历都太大了。这个比自己早十八年入阁的元老,非但曾经被严世蕃称为天下 三大奇才中的第一个,而且还是以吏部尚书的官职,同时监管兵部的事情,也就是同时手握军事、人事大权。他的潜力,比起高拱来说,也只多不少。如果让这样一 个厉害人物进入内阁,张居正自己,是绝没有把握能控制住杨博的。

      当然,数十年来的事实表现,杨博并没有个人掌握大权的野心。早在严嵩 收拾夏言的时代,他就专心于国防,带兵抵抗蒙古铁骑,丝毫不掺和朝廷内阁中的争斗。再往后,徐阶与严嵩长期对峙,徐阶与高拱此起彼伏,包括张居正对高拱暗 箭伤人,他都置身事外。换个说法,这位老前辈是来干实事的,不争权力,只搞业务,可谓天使的品德,魔鬼的手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