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实录,篡改历史——欺骗只是不得已的手段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9 属于:朱棣
  •   皇位是天底下最高的一把椅子,它所附带的权威,容不得任何人去反对,甚至是质疑。古往今来,有多少皇帝都因为黄袍在身而不得不身不由己。登上皇位后的 朱棣也开始明白,原来,皇位不仅仅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更重要的还有责任,对于整个江山社稷的责任。 

           不管别人对于自己是不是存有非议,不管在别人心目中自 己是不是一个正统皇帝,既然选择了承担这治国的大任,那么,便只能选择稳固自己的统治。朱棣心理明白,这皇位上坐的虽然是自己,但是实际上却是天下苍生, 世间又有几人能够明白身为帝王的无奈呢?

      为了稳住大明朝的统治,尽快结束靖难时期对于民生的荼毒,朱棣开始着手修改实录,虽然这无异 于欺骗天下人,但是朱棣却不得不这样做。皇位就好比是金字塔的最顶端,一旦这里不稳固了,那么下面的朝廷官员、平民百姓就会分崩离析,失去原有的凝聚力,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这样的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很有可能造成国家分裂或者外敌入侵。天下大局为重,所以,处于稳固皇权的考虑,杜绝各 种威胁国家安定的言论、资料等,朱棣采用了釜底抽薪的手段——焚毁历史,然后再伪造历史。 

           据明史记载,朱棣称帝以后,对于建文时期的所有群臣奏章,全部 都焚毁了。朱棣之所以这样做,考虑是多方面的。首先,此举可以消除投降的臣民们的心理不安,让他们真正能够忘记前嫌,真心实意的为朝廷办事,而不必担心被 他人检举建文时期的不良作为;其次,可以彻底消灭对于江山社稷不利的言论和材料,有助于树立自己的威严和严格有序的统治秩序。 在明朝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传 统,也就是老皇帝死了之后,新皇帝要给老皇帝编修史书,当时叫做"国史",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实录"。所以,朱棣即位后,当然也要修国史。为了稳固自 己的统治,朱棣从一开始就对建文帝持不承认的态度,并把自己当做朱元璋皇位的直接继承人,所以,朱棣一上台就开始组织人给朱元璋修史,也就是《明太祖实 录》。 

           其实,早在建文帝时期,就已经修过朱元璋的《明太祖实录》,但是朱棣上台后对于实录的内容并不认同,认为其中有很多部分是朱允炆为了光辉自己的形 象而进行的捏造,所以,朱棣毫不迟疑的决定,要重修《明太祖实录》。 

           为了稳固统治,朱棣一再宣称自己是朱元璋的嫡子,在封建社会,嫡庶之间的差别是很大 的,嫡子有继承权,庶子就没有继承权。所以朱棣声称自己是嫡子,表明自己做皇帝是合乎宗法礼制的。 

           所以,朱棣在修《太祖实录》的时候,就命人把自己是高 皇帝的嫡子写进去。实际上朱棣并非皇后所生,据史料显示,马皇后并没有子嗣,朱棣此举并不是像存心欺骗,而是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都是比较愚昧的,倘 若朱棣承认自己是庶出,那么,他就会被万人指责、鄙视,即使他多么的有能力吧这个皇帝做好。选择欺骗,也只是一时的无奈之举。倘若是在今天这个能者居上的 民主时代,朱棣断然不会大费周章的宣称自己是嫡子,篡改史实,这并不是朱棣的本性,而是当时时代的悲剧。 

           起初,朱棣把重修实录的重任交由当时的大学士解 缙,在他的主持下,《明太祖实录》很快就完成了,但是对于此次的修改,朱棣并不满意,所以又下令让自己的心腹姚广孝主持重修。就是这部《明太祖实录》,经 历了三稿三修后才最终定稿,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能够看到的《明太祖实录》并不是原来的全貌,而是经过了三次修改后的。至于真实的历史与实录记载到底有多大 差别,已经很难考证了。 

           但是朱棣所修的实录,有两个中心:第一,也就是要掩盖自己的真正生母和出身,表现自己是高皇后所生,也就是强调自己是嫡出的身 份,以此来表明自己继承大统的合理性;第二,就是证明自己登上帝位的合法性。所以靖难时期的一些事实,以及和朝廷往来的一些文书基本上都经过了篡改,此举 主要是说明,朱元璋在位期间,就有心把皇位传给他,只是因为受一些臣子的蛊惑、蒙蔽,而一时做出了并不称心的决定。 实录经过三修以后,朱棣看到后说: "庶几稍副朕意",意思也就是是这回差不多了,我比较满意。

      《明太祖实录》修好以后,朱棣并没有停下篡改历史的脚步,因为他深知稳固 统治的工作,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如今朝廷中的不利言论、资料基本上已经清楚干净了,但是民间也有不少的读书人,而且还散落有各种图书资料等,这些民间的 书籍、资料中也难免会有对统治非常不利的东西。所以,朱棣把眼光投到了民间。 

           一方面是为了掩盖自己想篡改历史的目的,另一方也是为 了不引起民间的恐慌,所以朱棣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借搜集古今文献为由,修一部大书。一来,可以向天下人昭告我朱棣是一个爱书、爱才之人,对于读书人 来说不失为一种鼓励;二来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彻底消除对于统治不利的历史资料和典籍等。 朱棣修的这部大书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永 乐大典》。 

           《永乐大典》耗时长达六年之久,前后共经过了两次编纂,第一次仍旧由大学士解缙进行主持,第二次由朱棣的心腹姚广孝主持。由于其工程浩大,所 以,在编纂的过程中,参与的文士、儒生、朝臣等多达两千多人,从事抄写工作的读书人更是不可计数。 

           通过《永乐大典》的修纂工作,朱棣把很多的文人儒生等 集中起来,从而消减了朝廷中的抗拒力量,达到了笼络读书人的目的。 在朱棣的努力下,无论是朝野之中还是民间,基本上所有对于统治不利的资料都进行了修 改、删节。在这个过程中,朱棣的合法身份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随着那些叛逆的言论远去的,还有时间。此时的朱棣已经越发的像一个千古帝王了,三次修改 实录,组织编纂永乐大典,如果说,前者是赤裸裸的篡改历史,那么后者则要显得高明的多,这便是朱棣在皇位上的成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