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平陈谋略,誓师出征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2 属于:杨坚
  •   开皇初年,朝廷就曾讨论过伐陈,隋文帝任命元寿为专使,前往淮浦监修船舰,显然是为渡江伐陈预作准备。到开皇四年(584年)元寿改督漕渠工役才结 束。当时,不少人向文帝建议伐陈,老将梁睿在平定益州王谦之乱后,就向文帝献策,请缨平陈。文帝回信婉拒,指出:"朕初临天下,政道未洽,恐先穷武事,未 为尽善。……王者体大,义存遵养,虽陈国来朝,未尽藩节,如公大略,诚须责罪。尚欲且缓其诛,宜知此意。"

      文帝暂时搁置伐陈请求是有充分道理的,隋朝刚刚立国,人心不安,社会未稳,在军事上,渡江水战又非北军所长,难有胜算。再者,隋朝当时四面受敌,更是不可轻易发动战事。

      隋朝之前从未断绝与陈朝的关系,陈宣帝病逝,隋朝随即以"礼不伐丧"宣布停止军事行动,而后,又于六月派遣专使入陈吊唁,大大缓和了与陈朝的关系,为北御突厥争取到平稳安定的南面形势。

       早在开皇元年(581年)9月,正值突厥进犯,文帝曾经仓促地发动过一次伐陈战役,高颎在前线负责节制诸军。隋军在湖北一带取得了一些战果,但为了保存 实力对付突厥,就匆忙撤军了。开皇三年(583年)四月,文帝再次派遣兼散骑常侍薛舒、兼通直散骑常侍王劭到陈朝。隋使频频而至,逼使陈后主不得不于十一 月派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前来回聘。此后,双方每年互派使节的形式固定了下来,文帝完全取得南北交往的主动权,巧妙地将陈朝纳入隋朝精心制定 的长期战略之中。同时,"陈郢州城主张子讥遣使请降,上以和好,不纳";翌年八月,"陈将夏侯苗请降,上以通和,不纳",一再拒绝陈将归降,以示隋朝对保 持友好关系的高度重视与坚定立场。开皇四年(584年),文帝派遣名儒薛遭衡出使陈朝,临行前特意叮嘱遭;"朕且含养,置之度外,勿以言辞相折,识朕意 焉。"在致陈朝国书中,文帝自称姓名顿。首,卑辞厚礼,造成陈后主的错觉,不由得自大起来,回书竟称;"想彼统内如宜,此宇宙清泰"。文帝还将陈朝的回书 传示朝臣,群情激愤,大收鼓舞士气之效。开皇五年(585年),陈将湛文彻进攻和州。对此,隋军只是坚守拒敌,并不主动出击,而且,每次捕获陈朝间谍,都 厚给衣,以礼遣还,造成陈军误解,浑然不把隋军当回事,麻痹轻敌。

      文帝的一系列精心安排,营造了隋陈友好的太平表象,其实,在内部,文帝无时不在考虑平陈方案,为此,他积极向臣下密询计策。

       高颎计谋见用,杨素贺若弼、崔仲方等人亦争相献策,虢州刺史崔仲方知道文帝迷信天命,便先引经据典阐述一通陈朝当灭的五行运历道理,然后笔锋一转,提 出对陈用兵的军事部署道:"争唯频武昌已下,蕲、和、滁、方、吴、海等州更帖精兵,密营渡计。益、信、裹、荆、基、郢等州速造舟楫,多张形势,为水战之 具。蜀、汉二江,是其上流,水路冲要,必争之所。贼虽于流头、荆门、延州、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盆城置船,然终聚汉口、峡口,以水战大决。若贼 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水军鼓行眦前。虽恃九江五湖之险,非德无以为固,徒有三吴、百越之再,无恩不能自 立。"崔仲方的方案,充分利用隋朝据有长江上游的有利条件,以上游水军牵制敌军,而在下游突破陈朝江防,避实捣虚,直取建康。

      开皇五 年(585年)后梁发生的一系列变故,加速了中国统一的进程。这年五月,后梁明帝萧岿去世,其子萧琮即位。萧岿依附北周,不为朝廷所重,到隋文帝登基,才 大受礼遇,故颇怀感激。萧岿一死,嗣胤年幼,叔父权重,其动向令人担忧,故文帝特地下玺书给萧琮,以长辈的口吻颇加开导:"负荷堂构,其事甚重,虽穷忧 劳,常须自力。辑谐内外,亲任才良,聿遵世业,是所望也。彼之疆守,咫尺陈人,水潦之时,特宜警备。陈氏比日虽复朝聘相寻,疆埸之间犹未清肃,唯当恃我必 不可干,勿得轻人而不设备。朕与梁国,积世相知,重以亲姻,情义弥厚。江陵之地,朝寄非轻,为国为民,深宜抑割,恒加饘粥,以礼自存。"

       萧琮上台后,大概是为了表示对隋朝的忠诚,轻率地采取军事行动,派遣大将军戚听统率水军攻打陈朝公安县城(今湖北省公安县西北),遭到挫折。其实,这时 候,梁朝内部亲陈势力已经抬头,大将军许世武秘密召引陈荆州刺史陈慧纪,阴谋泄露,被萧琮诛杀。在这种不稳的形势下,文帝采取果断措施,征召萧琮的叔父萧 岑入朝,拜为大将军,封怀义公,留在京城,不令归国。同时,复置江陵总管,加强对后粱的监视,控制局面。

      开皇七年(587年),隋朝 内外皆安,一统中国的条件趋于成熟。四月间,文帝于扬州开山阳滨,已经显露对陈用兵的意图。到了八月,文帝决定彻底解决后梁问题,召萧琮入朝,同时,派遣 以严酷出名的崔弘度为江陵总管,率军进驻江陵。诏令颁下,梁国震动,江陵父老送萧琮入京,无不相对悲泣道;"吾君其不反矣!"萧琮的叔父萧岩及弟弟萧碱等 害怕遭崔弘度掩袭,抢先行动,招引陈荆州刺史陈慧纪率兵进至江陵城下,九月十九日,驱虏文武百姓南奔陈朝。文帝闻讯,下令废除梁国,并派宰相高颎赶往江 陵。此时,文帝接到陈朝出兵接应萧岩等叛逃的奏报后,下令大规模制造战舰,进入紧张的战备状态。

      开皇八年(588年),文帝派驻扎在 庐州的韩擒和驻扎在吴州的贺若弼两支精良的部队作为主力。韩、贺二人率领大军驻扎长江中下游,直接威胁到陈朝的首都建康,而陈朝的主力是萧摩诃任忠的 部队。部署完毕,隋朝开始进行战前的演练。贺若弼向文帝献上了《取陈十策》。文帝欣然接受。隋文帝采纳并施行高颎的策略,疲敝和耗损南方的军事和经济实 力,果然奏效,南陈从此开始逐步陷入困境。

      隋文帝在实施高颎的疲敝和消耗南方实力的策略同时,上柱国、御史大夫杨素,吴州总管贺若弼 以及光州刺史高励、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人,向隋文帝献平定江南的策略。崔仲方等人在上书中说:"当今只须在武昌(今湖北噪鄂城)以下,于蕲州(治所在今湖北 蕲春)、和州(治所在令安徽和县)、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方州(治所在今江苏六台)、吴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等地再增加精兵,秘密地经营谋划; 同时在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市西)、簌州(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基州(治所在今湖北钟祥西 南)、郢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等地从速建造战船,大力张扬声势,加嚷制造水战的用具。蜀江和汉水是长江的上流,位于水陆交通的要冲,是兵家的必争 之地。敌军虽然在流头、荆门、延州、公安、巴陵、蕲口、湓城配了许多战船,但终归要聚集在汉口(今湖北武汉市汝口)、峡口(长江三峡东端,今湖北宜昌市附 近)两地,用水战来同我方进行大决战。如果敌人断定我军在上游驻有重兵,令精兵前来增援,那么,我军在长江下游便可以选择时机横渡长江;如果敌人拥兵不动 来进行自卫,那么,我军在上游便可以擂鼓沿江而下,急速向下游进击。陈国虽然可以自恃九江五湖的险阻,可是陈后主不施德政,这些险阻也不会牢固;徒然有三 吴、百越的军队,不施恩德于臣民,也就无法自立于当今之世了。"隋文帝认为崔仲方等人的平陈策略甚为可取,于是任命崔伸方为基州刺史,令他于汉水中游为筹 划南下伐陈做好准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