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孝文帝迁都洛阳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2 属于:冯太后
  •   冯太后死后,孝文帝三年结庐致哀,致哀结束后,孝文帝将皇祖母的神位安置于玄室。他也依照祖制,在大祭之后脱掉了自己的哀服,摘去麻冠,恢复了朝仪。

       一日晨起没多久,还没来得及用早膳,御前太监总管王质匆匆地跑来,跪下向皇上呈上了一份八百里加急快的奏折。孝文帝打开一看奏折的内容,居然是散骑常 侍宋弁从南朝送来的情报,上面写着南朝齐武帝萧赜已死,太孙萧昭业嗣位,朝政大权落入辅政大臣萧鸾之手,南朝人心惶惶,动荡不安。

      自打冯太后将朝政归于他的那天起,他就没放松过警惕,一直关注着南朝的一举一动,他多次派出使者出使萧齐,也安放大量的探子在南朝,暗地里观察南朝朝内的动静。

      所以,拓跋宏对南朝的情况非常了解,萧赜弃子立孙为太孙,已经引起许多大臣的不满。萧鸾是旁支,但一直觊觎皇位,手中又握有兵权,企图伺机而动。

      而如今萧鸾做了辅政大臣之后,滥杀无辜、清除异己,一场内乱不可避免。这个时候何不出兵收复淮河以南,完成祖母未完成的心愿?

      他越想越激动,匆匆把高闾、李冲、游明根三位大臣召进宫来,给他们赐坐,又命宫女给三个大人上茶。

       少顷,拓跋宏便向他们告之宋弁发来的情报,说:"如今萧赜已死,太孙萧昭业接位,南朝局势动荡不安,恐要有内乱。朕以为这真是我大魏一统天下的好机会。 只是朕在犹豫,此刻是不是发兵的好时机?我们的胜算又有多少?三位爱卿是我大魏老臣,都深谋远虑,烦请说说各位的意见吧!"

      大家沉思 片刻,游明根打破了沉默,说道:"臣以为,皇上想要完成这项宏愿,还要从长计议。发兵南征是迟早的事,可眼下却不利于我方出兵。我大魏都成平城地处塞外, 冬日严寒,夏日酷暑,土地贫瘠。再看邺城和洛阳,气候适宜居住,且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两岸商业发达,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地带。统一大业的实现有很多的 方式和途径,我们要先占据中心地区,再谈统一大业。依臣愚见,首要之事应迁都,邺城、洛阳占据天时地利,是中原的中心地带,四方用兵及运送粮草都十分便 利,且进可攻退可守,是建都的上上之选!"

      孝文帝听完,连连赞叹,他早就想搬离这飞沙走石、苦寒之极的平城了,只不过北魏自开国以来,便在这平城建都已近百年,城中老臣贵胄较多,搬迁之事工程量不小,恐怕很难啊!况且,自己对这两座城市了解并不很多,也不知道哪座城更适合?

       高闾建议到:"依臣之愚见,邺城与洛阳各有千秋,看表面实在难分高下,定都之事还是要讲究个风水,邺城虽为看似更为殷实,但却也是个动乱之都,来往通商 者居多,当地民风彪悍,十六国时期,多国相中了这富庶之城,却都是些短命王朝,城市也是被破坏殆尽,一次又一次地修复。洛阳则不一样,洛阳乃华夏文明之 都,凡定都于洛阳的王朝都出过励精图治的君主,有过安乐盛世,繁华中又不失古朴,纵然上百年的风霜也吹不走那天然的高贵韵味!一个国家的都城是自己国家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选都城必须要全方位考虑。我大魏当今犹在施行汉制,洛阳又是汉文化的中心,人们在那里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汉文化,也有助于民治开 化,可振兴我大魏!"

      李冲自打进来之后就一直没有说话,孝文帝一直等着他发表高见。李冲缓缓地说:"近年来,均田令的实施较为严格, 平城中多是一些皇亲贵族,这样大规模的搬迁会不会触动了他们在城中土地及其他资产的利益,年纪小一点的还好,年纪大的人很难适应新的地方,若在朝堂之上宣 布此事,臣真的不知道胜算有多少!"

      孝文帝认为李冲说得有道理,仔细一想,若是在朝堂上对此事进行商议,那些不愿意离开的老臣肯定百般阻挠,可等到木已成舟时,就说什么都简单了。

      第二日,朝堂之上,御前总管王遇宣布诏书,诏书上的内容是为了统一天下,迁都洛阳。

      孝文帝抵达洛阳后,马上命人整顿了队伍,筹划迁都大典。来不及等那些老臣发问,圣典就在明堂举行了,那些人虽然气愤但木已成舟,所以只能妥协。

      典礼上,皇帝任命一批能臣名将,如任命皇弟咸阳王拓跋禧为太尉,任赵郡王穆亮为司空,任南平王冯诞为司徒、安定王拓跋休为中书令和大司马等。

       同时下旨通知各州郡举孝悌廉义秀士百人,用以充实官吏队伍,又要求军队、羽林军、贲军增加十五万兵力,因为拓跋宏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迁都洛阳就是为 了方便南征,于是又命人专门为军队修筑练习场地,好让战士们练习骑马射箭、摔跤、武术等,孝文帝还特意在洛阳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

      几日后,孝文帝就开始下基层视察工作了,他先去看了为战士们准备的营地和训练场,还亲自监工,对于训练有方的将领,孝文帝予以奖赏,甚至还亲自和战士们比试了马上行射。

      一路上,他慰问百姓疾苦,对一些不合理现象,严厉地责问了当地的官员。孝文帝宽慰人心、安定民心的表现,很快让他被洛阳人民接受。

      同时,迁都洛阳之后,凡是来洛阳朝贺北魏迁都之喜的国家和部落,都被赏赐了丰厚的绢匹、丝绸、漆器等华美的工艺品。所以,自北魏迁都洛阳后,整个国家一片祥和。

      为了提高北魏的汉化程度,孝文帝又在洛阳兴建了太学。几个月过去了,洛阳新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于是,孝文帝便遣人回到平城,去说服那些还留在平城的皇室贵胄们,请他们到洛阳新城来安家。

      说服工作的"负责人"名拓跋登,是任成王拓跋云的大儿子,此人憨厚老实,为人诚恳,却也是军功赫赫的人才。

       拓跋登马不停蹄地赶回故都,召集文武百官,宣读皇帝诏书。大臣们一听,都很惊讶,这时,东阳王拓跋丕率先表示自己愿意跟着皇上走!接着,拓跋登便晓之以 理,动之以情,细细陈述皇帝的良苦用心,迁都洛阳既是战备考虑,也是为了鲜卑族的未来发展考虑,拓跋登还说,皇上有旨,在平城的土地,到了洛阳一分也不会 少。大家的情绪总算是缓过来了,表示愿意去洛阳看看!

      拓跋登也忙于安排时间和车马及保卫措施,组织安排大家一起上路,迁往新都。

      自从得到了拓跋登劝说成功的书信后,孝文帝倍感欣慰。于是,他决定亲自回平城宣布北魏的迁都令,告慰太庙,诏示天下,拜谒皇祖母的灵位,同时安抚故旧与京城百姓,接上祖宗的牌位和自己的妃嫔媵嫱,带上一众朝廷官员,再准备起程返回到洛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