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不满五岁的拓跋宏登基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2 属于:冯太后
  •   哪知拓跋弘根本就没有打算收手,他不仅不想收手,还想要再烧一把火!拓跋弘每每看到李奕在他身边请安、奏事,就气不打一处来,他无法忍受这个男人胆大包天,居然与自己的母后搅和在一起。

       拓跋弘是一个极为敏感的人,他有时行走在宫中,都会觉得别人会因为这件事情而笑话他。如果要拓跋弘自己选择,他第一个想法就是立刻杀了李奕。可现在,他 因为禁田令的事情已经得罪了不少朝臣,但这最起码有个由头,同时也打击了冯太后的势力,她的一些得力干将已经被他彻底收拾了。

      但李奕则不然,他的罪名不好定,弄不好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再加上李奕为人正直,一直都能秉公守法,待人谦和,几乎找不到他的什么缺点,其兄长李敷也是如此。就在拓跋弘一时寻不到把柄的时候,一件贪污案的发生却帮了拓跋弘的忙。

       相州刺史李欣因为贪赃枉法被打入了天牢,并且被判处了秋后问斩的死罪。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但这李欣却是李奕的好友,当年曾在一个学堂里读书,后来,事态 变迁,两个人再也没什么交往。可这事偶然被朝中的大司万安国知道了,这万安国可是个能说会道之人,他生得模样俊俏又善于口技,说话风趣幽默,颇能讨得拓 跋弘的开心和信任。拓跋弘也对他十分依赖,经常把他留在身边伴驾,久而久之竟然也登上了大司马的职位。

      拓跋弘心烦的时候经常找万安国说说话,这家伙鬼点子多又有意思,跟他说几句就开心多了。因而,万安国也十分了解拓跋弘的心思,对于拓跋弘想除掉李奕这事儿自然了然在心。

      他突然想到,要是能从李欣这里找到告李奕的理由,不就省事儿多了吗?于是向拓跋弘提议,皇上可以用免其死罪来诱惑他,要他以朋友的身份检举告发李奕兄弟的罪状,这样一来,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除掉这两个心腹之患了!

       拓跋弘一听,当即决定由万安国负责此事。万安国领命后马上开始布置,没有证据可以制造证据啊!他随便捏造了一个罪状书,上面列举了李氏兄弟诸多罪名,其 中比较严重的有叛国罪,诬陷他们与柔然私通;强抢豪夺,危害百姓;勾结奸臣,与乙浑有密切的联系,等等,这些莫须有的罪名都是万安国自己捏造的。

      随后又扣押了李欣的老婆孩子,将他们带到大狱中,当着李欣的面威胁他。本来,李欣并不想陷害无辜的同窗,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李欣已经看出了这些人的心思,他们是打定了主意要置李奕兄弟于死地。于是他乖乖地画了押,为了保命,只能做小人了。

      万安国将罪状书呈给拓跋弘,拓跋弘见了大喜,他不禁又暗自赞叹万安国的办事能力和效率。这罪状捏造得既清楚又准确,用词也恰到好处。

      拓跋弘马上派人召集众大臣听宣,他不听李氏兄弟的任何辩解,也坚决不昕朝上大臣的质疑,没经过正式审讯,李奕兄弟便被拓跋弘下旨拖出去斩立决。

      冯氏听说拓跋弘召集群臣去朝堂议事,本来没感到哪里不正常。但是,作为女人,她有一种直觉,让她感到焦躁不安,连平日里最能引起冯氏注意的孙子都无法令她集中注意力。

      突然,王遇急三火四地冲进了寝殿,她忽然预感到大事不妙,果然,王遇开口便说:"太后快去救救李大人!"

      冯太后听了,就像疯了一样冲向永安殿,后面的宫女太监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看到太后这样狂奔,他们也赶紧跟了上去。

      但是,冯氏即便是这样,也来不及了,当她奔到大殿前的时候,看到的竟然是李奕的尸体。李奕死时依旧一袭白衣,脖子上的鲜血还在不停地喷涌,周围大臣都不忍直视,但冯太后却死死地盯着李奕的身体,这个与她一起度过童年时光的哥哥就这样死了!

      李奕尸体里流出的鲜血逐渐凝固,冯太后茫然地看着他身首异处的样子,想到他给予自己的温柔,忍不住肝肠寸断。

      悲痛中,她渐渐抬起头来,将眼光转到了拓跋弘的身上,这个人是自己含辛茹苦抚养大的孩子,如今却高高在上,掌握着生杀大权。自己曾拼命地为他谋划,为他登基铺平道路,如今,他居然亲手毁掉了自己后半生的依靠!

      悲愤之中的冯太后扬起了右手,打了皇帝一个响亮的耳光,但是,这个耳光让拓跋弘与母后之间感情的裂痕更大了。

      李奕的死让冯太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她难以平复心中的悲痛,在病床上躺了好几天,甚至一度不吃不喝。乳母抱了小太子来安慰她,冯太后看着可爱的小孙子,她想清楚了自己的处境,这个孩子才是自己后半生的指望。

      冯太后看在小太子的面子上,放弃了绝食而死的傻念头。拓跋弘看到母后这般模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干脆下旨,因李欣告发李氏兄弟有功,免其死罪,并加官晋爵,升为镇南大将军、太仓尚书徐州刺史,他的这一举动无非是故意刺激冯太后。

      而冯太后在病榻之上,也记恨着拓跋弘。她想,这一切悲剧都是因为自己对李奕的宠爱而引起的,自己今后变成了孤家寡人,每天又要独自面对那么多的舆论压力。

      她知道,皇帝的头脑简单,容易被奸人利用,很多事都是冲着她来的,目的就是想要釜底抽薪,把她辛辛苦苦培植起来的势力都除掉,想到这里,她突然充满了斗志,一下子就从床上坐了起来。

      母子间斗争的拉锯战就这样开始了。毕竟姜是老的辣,冯太后的计谋相当纯熟,对付她的儿子绰绰有余,母子两人一个在朝堂上一个在后宫里,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直接受害者就是两方的亲信、忠于两方的大臣,而他们每下的一道命令,都决定着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走向。

      冯太后总能釜底抽薪,皇帝的亲信都被太后用一个又一个的理由扳倒,并且还能"以一带三",一个招供之后,往往还能连带着牵连出另外一些人,对于这些人,冯太后干脆一网打尽,其中也涉及一些无辜的朝臣。

      冯太后的疯狂让拓跋弘大吃一惊,他好像已经不认识这个疯狂的母后了。一时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一些与皇上亲近的大臣人人自危,纷纷向皇上求情,希望皇帝求太后开恩,放他们一马,就连平日里风趣幽默的万安国也坐不住了,求皇上保护他,不要被太后除掉。

      万安国劝说拓跋弘,现在太后气焰正盛,不要跟太后硬碰硬,不如收敛锋芒、韬光养晦、积攒实力。拓跋弘也认为万安国说得有道理,但他应该如何韬光养晦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