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的故事:做主簿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1 属于:张衡
  •   张衡写《二京赋》,断断续续写来,竟写了三年多。

      这一天中午,他搁下笔,把文章看了一遍,觉得还需要修改。他叹了一口气,忽感到肚子里咕咕地响,要吃饭了。他摸摸瓮里还有一点高梁,就在炉子里烧起柴来,想煮点高粱粥吃。

      一个衣冠楚楚的官员推门进来,叫道:

      "这么浓的烟啊!"

      张衡停止吹火,抬头一看,认得是黄门侍郎(官名,是侍奉皇帝、传达诏命的官)鲍德。张衡站起来行礼,鲍德把柴抽出炉子,弄熄,对张衡说:

      "别烧饭了,到饭店去吃,我请客!"

      来到饭店,张衡问道:

      "仁兄,今日怎有空闲来此?"

      鲍德面带笑容说:

      "当今圣上派我做南阳太守,不久就要上任。"

      张衡闻听说:

      "恭喜仁兄!此番可以有所作为了。"

      鲍德说:

      "我要找一位会写文章的人帮我起草文书,我想你最合适了,只怕委屈了你。"

      "我能行吗?"

      "当然行,只怕大材小用了。"

      张衡摇头说:

      "仁兄过奖了。"

      鲍德见张衡有点迟疑,便说:

      "到了南阳,你可以顺便照顾家庭……"

      生活穷困的张衡对鲍德的人品有所了解,于是便同意随鲍德一同前往南阳了。南阳就是宛城。那时张衡23岁,他的官职称为主簿。

       张衡是在公元100年开始做南阳主簿的。因为主簿的职务主要是办理文牍,比较清闲,他便利用公余之暇,继续修改和补充《二京赋》,直到公元107年左右 才正式写完,距开始写作时已经10年了。这时,恰巧蔡伦改进了的造纸法(用树皮、麻头、破布之类的廉价原料造纸)正在推广,张衡买了一些纸,兴奋地把《二 京赋》抄在纸上。这篇赋受到很多人的赞赏,辗转传抄,张衡也因而成了名人。

      作完《二京赋》以后,张衡又作了《南都赋》。南都指宛城,是全国第三个大城市。赋内描述南阳郡的形势、物产,歌颂东汉光武帝从南阳郡起家,做了皇帝以后,还关心他的故乡。

      张衡刚担任南阳郡主簿不久,便发现南阳这地方缺少学舍。他想:要让自己的家乡富饶,必须培养人才,此乃致富之本。

      这时,太守鲍德对张衡说:

      "南阳郡物产丰盛,为什么没有官府办的学舍?"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张衡很佩服鲍德,他不假思索地说:

      "我早年听说有的,不知为什么没有了。待我调查一下再说吧。"

      为此,他出去调查了一下,才知官府原来办的学舍因为办得不好,关了门,房屋也荒废了。

      张衡将此情况报告了太守。鲍德听了说道:

      "仁兄,此事非你莫属,由你主持兴建新学舍如何?"

      张衡一口答应下来。

      不久,新学舍建成了,举行了落成典礼,邀请当地绅士、学者参加。还举行了宴会。张衡高兴地作文记述开会的盛况。接着,聘请教师,招收学生,择日开学。这所学舍对南阳文教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鲍德在南阳郡任太守一共9年。他比较关心农业生产,亲自视察堤坝、水渠等水利设施,推广良种,减轻徭役,鼓励农民多生产。南阳本来水利发达,农具精良, 再加上政府有好的措施,所以连年获得丰收。而邻近各郡灾荒,相形之下,鲍德被当地人赞扬为"神父"。于是,皇帝把他调到朝廷去做了大司农(相当于农业部 长)。

      张衡因为母亲年老多病,没有跟鲍德到洛阳去,留在西鄂县老家读书,有三年之久。这段时间,他主要研究了扬雄的《太玄经》。扬雄是西汉末年的学者,《太玄经》是艰深的哲学著作,其中也有些天文学理论。

       这时候,汉安帝年幼,邓太后临朝。她的兄弟有5人封侯,担任重要官职。其中邓骘担任大将军,招贤纳士,延揽人才。他曾多次派人请张衡去他手下做事。张衡 心想:我从不愿和这些外戚权贵接近,以免将来外戚权贵垮台时,自己无辜受累。当年自己15岁的时候(92),有名的史学家、《汉书》的作者班固,就因为 曾做过大将军窦宪的幕僚,窦宪专横被杀后,班固也无辜被捕下狱,忧愁而死。我是喜欢研究学问的,不能为禄位舍弃自己的志愿。于是,他拒绝了邓骘的邀请。

      从公元108年到111年,张衡一直住在自己的家乡专心进修学业。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在学问的多方面都有所收获。张衡的朋友崔瑗曾称赞他的学习态度是"如川之逝,不舍昼夜"。

      就在这个时候,张衡开始精读扬雄的《太玄经》。

       扬雄是西汉末年古文派学者,也是当时一大文豪,擅长文学和辞赋,曾写过《长杨赋》、《羽猎赋》、《甘泉赋》,更著有《训纂》、《方言》、《法言》、《太 玄经》等书。扬雄主张辞赋的基本内容应具有教育劝诫的意义,否则辞赋的写作仅堪称为雕虫小技而已,那就不是"壮夫"应做的事情了。扬雄曾写了一篇《解 嘲》,自评所著《太玄经》理论的博大精深,说:

      "《太玄》五千文,枝叶扶疏,独说数十万言,深者入黄泉,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

      这样的孤芳自赏也真是世所罕见,同时也反映了扬雄在当时遭遇上的潦倒落魄。他把精心著作的《太玄经》写成后,学者们很少过问,因而发出了十分苦闷的呼声。

      当时的著名经古文派学者刘歆看到了《太玄经》,曾对扬雄说:

      "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

      这是说,人们都不肯读《太玄经》,《太玄经》将来只好去盖酱罐了。班固在《汉书·扬雄传》里也说,扬雄死后,他的《法言》很流行,《太玄经》却很少有人去理会它。张衡研究《太玄经》时,离扬雄死去已约有百年了,他写信给崔瑗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