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处世利中见弊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1 属于:张良
  •   "忤合"讲的就是灵活应变的谋略,鬼谷子先生认为世间的事物没有永远高贵的,也没有永远属于权威地位的,圣人应该"无所不为","无所不听"。主张"因事为制",善于"向背",精于"忤合"。事情往往有正必有反,有顺必有逆,有利就有不利,有直便有曲。政治家要善于从曲中见直,从直中见曲,从利中见不利,从不利中见利。西汉初年的张良在帮助刘邦灭秦除楚后杜门谢客,假托神道,就是因为他深知福极祸来的道理,这就是从直中见曲,从利中见不利。

      大凡以高尚道德立身处世的伟大人物,在其走上社会,施展抱负之际,就已经对历史的发展规律了然于胸,既能预测未来的趋势,又能洞悉兴亡成败、治乱去留的玄机了。由于对主观和客观的规律、时事变幻的奥秘洞若观火,所以天下的兴亡仿佛就掌握在他的手中一样。

      秦末汉初的张良也算是一位奇人,他奇有四处:一是散尽家财,誓为韩国报仇,寻访刺客,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虽未成功,但其勇烈刚毅,不能不叫人啧啧称奇。其二是他得遇奇缘,学得兵法。其三是他屡出奇计,助刘邦脱困危、胜项羽,成为西汉的开国功臣。其四是能功成身退,不贪名利,既躲过了刘邦、吕雉对功臣的诛戮之祸,又免去了像萧何那样的屈身之辱,只是洁身远引,钻研兵法,恰如清溪湍湍,避世而流。

      汉高祖登基称帝的第二年,分封功臣二十多人,未受封赏的将领议论纷纷,每天都有人在朝廷里三五成群地窃窃私语。刘邦看到这种情况,惊愕不已,问张良该怎么办?张良建议他封赏有功且有隙的将领雍齿。此计一出,诸将人人都兴高采烈。张良略施小计,不仅纠正了刘邦徇私行赏的弊端,而且轻而易举就收服了人心,稳定了政局。这种安一仇坚众心的权术,极为后世欣赏。因张良的盖世功勋,汉高祖让他自己任意从齐地选择富饶的三万户封邑。然而张良委婉地谢绝了刘邦的厚赐,只选了一个万户左右的留县,受封为"留侯"。他深知任何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阶层都充满风云莫测的倾轧和残杀,稍有不慎,就会被政治斗争的漩涡吞没。因此,天下一定,他就闭门谢客,辞病不朝,练气功,学辟谷,要一步步刻意退出凡尘世界。

      留侯最后一次被迫用计是请出"商山四皓"帮助吕后之子刘盈得到太子之位,此后他再也没有过问国事,修行养道之外,就是潜心研究整理古代兵法,并根据亲身实践删修编订。后世流传的《奇门遁甲》、《太公兵法》等兵书,都经过他的精心完善和发展。

      纵观张良一生为刘邦策定的计谋也罢,他自己功成身退的全身之计也罢,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忍"字,正如苏轼所说: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敞,此子房教之也。

      听其神奇经历,人人以为他必是魁梧奇伟的大丈夫,其实是一个"状貌如妇人好女"的翩翩公子。"当其怒火中烧时,也以纤纤之躯袭击威加四海的暴君;恬静休闲时,能忍气吞声地礼敬刁钻古怪的老人;斗时,又奇计迭出地辅佐从善如流的明君;功成名遂后,以洞察世态的睿智毅然退出凡尘。千古名臣,恐怕唯其子房一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