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喜战欲战的空气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1 属于:商鞅
  •   全国的国民,喜欢对外战争,战争是他们的兴奋剂。没有战争时他们不是无精打采,就是磨拳擦掌,打起仗来,他们精神振奋,头十足。战争是他们日常的话题,离了战争他们简直没有法子活。

      这就是商鞅的想法。他希望秦国成为这样的国家,他也在一定程度上把秦国变成了这样的国家。

       本来,人应该是害怕战争的,战争使成千上万的人离开年迈的父母、新婚的妻子、刚刚看了一眼的初生儿子。战争是残酷的,不是死,就是伤,要一点皮也不碰 破……实在不容易。战争也给平民带来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战争影响农业生产,引起饥荒,引起瘟疫流行,夺去更多的人的生命。

      别以为商鞅不知道这些,他知道,他说"凡战者,民之所恶也","民之外事,莫难于战",原来,战争是百姓所厌恶而不是喜欢的。因此,他也认识到,要使民获得奋勇投入战争的动力很不容易,"能使民乐战者王"。

      然而,商鞅却像使用魔法一样,使秦人喜欢上了战争。

      说来奇怪,也不奇怪,如果战争能给某人带来好处,他就有可能赞成战争;如果战争能给一个国家的相当一部分人带来好处,他们也会变得好战。

      比较原始、野蛮的战争,胜利者通过对战败者的杀戮,通过掠夺财物和妇女,来满足兽性,获得利益。秦国的对外战争,已经高于那样一个阶段了,商鞅使秦国的将士得到的是更多的东西,更加久远的利益。

      杀敌立功吧,杀敌立功可以得到田地、住宅,这些都是切实的物质利益啊。

       不仅如此,还有看来是虚,说到底还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那就是爵位,爵位是什么?它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有它没它大不一样,有了它,管你是 什么人,就有荣耀,受人尊敬,还享有种种特权。在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就是那些昔日的王孙公子,也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风光了,他们要是没有、军功,没有 爵位,顶多是有几个臭钱,算得上是个富人,但在社会上却不显得特别。

      假如你是一个农民,既穷又无地位,那就到战争中去寻找机会吧。杀一个敌人,得一级爵位,再杀一个,再得一级,就算你原来什么都不是,可几次战斗下来,幸许你已经是个不更(第四等爵)或者大夫(第五等爵)了。你想想,要不是战争,这好处到哪儿去找啊?

      这样,就不难明白,商鞅在秦国造就了一个特殊的阶层,那就是军功地主阶层。他们因战争而崛起,因战争而存在,战争给他们带来了切实的利益,他们是战争最热烈的拥护者。

      当然,还有更多有的人,希冀着战争给他们带来好运。战争是这样地鼓舞人,以至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强国之民,父亲送乙子出征,哥哥送弟弟参战,妻子送丈夫上战场,并且都在分别地反复叮咛:"不打胜仗,就别回来。"——请不要吃惊,这是《商君书·画策》中的精彩描绘。

      按照商鞅的设想,一个国家应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这样,民就可用了,战争的胜利就有了保障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民众再狂热于战争,也不会不知道战争的危险,商鞅对他们的心态有一个十分逼真的写照:"民固欲战,又不得不战"。原来,民众既有思 战的一面,因为战争给他们带来利益;同时,他们又不是完全心甘情愿地去打仗的,他们自有不得已之处,他们身后有商鞅们所设计并造就的一种奇妙的驱动力,这 种驱动力,才是民众冲向战场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