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节 诡使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9 属于:韩非
  •   【原文】

      圣人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三曰名。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同道也。非此三者,虽有 不急矣。今利非无有也而民不化上,威非不存也而下不听从,官非无法也而治不当名。三者非不存也,而世一治一乱者,何也?夫上之所贵与其所以为治相反也。

       夫立名号,所以为尊也;今有贱名轻实者,世谓之高。设爵位,所以为贱。贵基也,而简上不求见者,世谓之贤。威利所以行令也,而无利轻威者,世谓之重。法 令所以为治也,而不从法令为私善者,世谓之忠。官爵所以劝民也,而好名义不进仕者,世谓之烈士。刑罚所以擅威也,而轻法不避刑戮死亡之罪者,世谓之勇夫。 民之急名也,甚其求利也,如此,则士之饥饿乏绝者,焉得无岩居苦身以争名于天下哉!故世之所以不治者,非下之罪,上失其道也。常贵其所以乱而贱其所以治, 是故下之所欲常与上之所以为治相诡也。今下而听其上,上之所急也。而悖悫雾。纯信,用心怯言,则谓之窭。守法固,听令审,则谓之愚。敬上畏罪,则谓之怯。 言时节,行中适,则谓之不肖。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难致谓之正,难予谓之廉。难禁谓之齐。有令不听谓之勇。无利于上谓之愿。少欲宽惠行德谓 之仁。重厚自尊谓之长者。私学成群谓之师徒。闲静安居谓之有思。损仁逐利谓之疾。险躁佻反覆谓之智。先为人而后自为,类名号熠言,泛爱天下谓之圣。言大本 称而不可用,行而乖于世者,谓之大人。贱爵禄不挠上者,谓之杰。下渐行如此,入则乱民,出则不便也。上宜禁其欲,灭其迹而不止也,又从而尊之,是教下乱上 以为治也。

      凡所治者刑罚也,今有私行义者尊。社稷之所以立者安静也,而躁险谗谀者任。四封之内所以听从者信与德也,而陂知倾覆者使。 令之所以行,威之所以立者恭俭听上,而岩居非世者显。仓廪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而綦组锦绣,刻画为末作者富。名之所以成,城池之所以广者战士也,今死 之孤饥饿乞于道,而优笑酒徒之属乘车衣丝。赏禄所以尽民力,易下死也,今战胜攻取之士劳而赏不沾,而卜筮视手理狐虫为顺辞于前者日赐。上握度量,所以擅生 杀之柄也,今守度奉量辔之士欲以忠婴上而不得见,巧言利辞,行奸轨以幸偷囝世者数御。据法直言,名刑相当,循绳墨诛奸人,所以为上治也而愈疏远,谄施顺意 从欲以危世者近习。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徭赋,而上不得者万数。夫陈善田利宅,所以厉战士也,而断头裂 腹,播骨乎平原野者无宅容身,死田亩;而女妹有色,大臣左右无功者择宅而受,择田而食。赏利一从上出,所以善剬下也,而战介之士不得职,而闲居之士尊显。 上以此为教,名安得无卑,位安得无危!夫卑名危位者,必下之不从法令,有二心无私学,反逆世者也,而不禁其行,不破其群以散其党,又从而尊之,用事者过 矣。上之所以立廉耻者,所以属下也;今士大夫不羞污泥丑辱而宦,女妹私义之门不待次而宦。赏赐所以为重也,而战斗有功之士贫贱,而便辟优徒超级。名号诚信 所以通威也,而主拚障。近习女谒并行,百官主爵迁人,用事者过矣。大臣官人与下先谋,比周虽不法,行威利在下,则主卑而大臣重矣。

      夫 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矣。私者,所以乱法也。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路、托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上不禁,又从而尊之以名,化’之以 实,是无功而显,无劳而富也。如此,则士之有二心私学者,焉得无深虑、勉知诈与诽谤法令,以求索与世相反者也?凡乱上反世者,常士有二心私学者也。故《本 言》曰:"所以治者,法也;所以乱者,私也。法立,则莫得为私矣。故曰:‘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上无其道,则智者有私词,贤者有私意。上有私惠,下有 私欲。圣智成群,造言作辞,以非法措于上,上不禁塞,又从而尊之,是教下不听上,不从法也。是以贤者显名而居,奸人赖赏而富。贤者显名而居,奸人赖赏而 富,是以上不胜下也。

      【译文】

      圣人治理天下有三条:一是利,二是威,三是名。有利才能得民心,有威才能推行法 令,有名分,君臣上下才有共同遵守的法则。除这三条,虽有必要,也是不急之务。如今不是没有利,而百姓却不为君主所感化;君主不是没有威严,而百姓却不听 从;官府不是没有法令,而推行的却不合乎君臣上下的名分。这三条不是不存在,然而有时是盛世,有时是乱世,为什么呢?就是君主所尊贵的和治国的道理恰恰相 反的缘故。

      设立名号,就是为了尊重;而今有无视名号、看轻实际的,人们就认为清高。设置爵位,就是为了尊贵从根本上得以实现,然而有 人傲上而不求进见君主,人们就称之为贤。威严和有利本是为了推行法令的,而看轻利禄、无视威严的,却为人们称为庄重。法令本是用来治理国家的,而不遵守法 令,擅自施行个人的小恩小惠,世上却称之为忠。设立官爵本是为鼓励平民的,而喜爱清高注重名声、不愿为官的,世上却称之为有节操。刑罚本是为了宣明君主威 严的,而看轻法令,不避刑罚诛戮之罪的,世上却称之为勇夫。民众好名比求利心还切,这样,有学识的人尽管饥饿困乏以至绝嗣的人,怎能不逃往深山老林、不顾 困苦穷乏而争名于天下呢!因此,国家治理不好,并不是下边的罪过,而是君主丢掉了治国之道的缘故。经常尊重违法者而不尊重公正执法的人,因此下边所向往的 和君主的求治之心却全然相反。如今要求下边听从君主,这是治国的当务之急。而今纯厚谨慎守信的人,用心良苦而不敢讲话,就称之为贫陋。守法坚定,听从命令 严审,则被称之为愚。尊敬君主担心违法,却称之为怯。讲话有节制,行动适当,却称之为无能。无二心于私学,听从官吏遵守教令的,却称之为陋。难请出山的叫 做正人君子。难以奖赏的叫做清廉。难以禁止的叫做有气派。有令不听的叫做勇。对上无利的称之为善良。宽厚行德的称之为仁。少欲宽厚、自尊自重的称之为长 者。私人讲学成伙成帮的称之为师徒。闲静安居、无所事事的称之为有思想。损害仁爱、追逐利益的叫做疾。阴险暴躁、反复无常的叫做智。先为人后为己,将名位 称号同等看待,声称泛爱天下的叫做圣。说大话而与实际不相称,行为违背世情的叫做大人。看轻爵位利禄,对君主不屈的叫做杰。臣民积习如此,对内则惑乱民 心,对外则难以出使各诸侯国。君主应禁止这些贪欲,消灭这些劣迹;然而不是去禁止,反而尊崇这些人,这是教导臣子以下犯上,并以此为治国之道。

       总之,君主治国靠的是刑罚,而今施行小恩小惠的受到尊敬。国家只有安静才能稳固,而暴躁阴险、谗言害人却被任用。四境之内的百姓之所以听从命令是依靠信 誉和德行,而奸巧机诈、反复无常的人却得到重用。命令之所以能够推行,威信之所以能够树立,在于有恭敬俭朴遵行君主意旨的人,然而在深山里诽谤当今之世的 人反而显耀。粮仓满囤是百姓力耕的结果,然而搞丝织锦绣、雕刻绘画的人却富了起来。名望之所以高,城池土地之所以广,这是战士的功劳,而如今战士遗孤饥饿 求乞于道旁,而俳优酒徒却坐着车、穿着丝绸。重赏厚禄是为了民尽其力,是换取百姓拼死的力量的;而如今战则能胜攻则必取的战士,虽辛劳奖赏却不沾边;卜 筮、看相的能说会道的引诱蛊惑一味奉承的人天天得到奖赏。君主掌握着尺度,就是为了专擅生杀大权,而今守尺寸审法度,想要尽忠君主的却不得见,而巧言利口 奸诈以求侥幸的人却常常被召见。据法直言,从名义上从刑罚上都切合实际,遵循法度诛杀奸人的人,为君主治国的人,然而却被日渐疏远;奉承顺意而危害国家的 人却经常接近而成为君主的近侍。收齐租税,集中民力,这是为了防灾而充实府库的,而士卒隐藏依附在豪门之下,逃避徭役和租税的竟有上万人。陈列上等田地、 宅舍,本是为了激励战士的,然而在战场上断头裂腹、尸骨曝野,而他们活着时无宅舍容身,竟死在地里;而有年轻美貌的女子和无功劳的大臣、左右亲信,国君却 挑选上等宅舍赐予他们,享用上等田地。赏赐利禄是完全由君主执掌的,这就是为了制裁臣下,而作战有功之人得不到官职,闲居无事的人却尊贵显达。君主以此教 导臣下,名声怎能不卑下,君位怎能不危险!名声卑下,君位危险,必然会导致臣下不服从法令,致力于对私人讲学,而有反叛悖乱之行,如不加禁止,不打击他的 团伙,不解散他的党徒,反而去尊崇他们,这是当政者的一大过错。君主之所以设立廉耻一项,是为了激励臣下,而今士大夫做官不以污秽丑辱的行径为耻;依靠美 女、依靠私交的人,可以不按次第升官。赏赐之所以为重,战斗有功者贫贱而地位低下,近侍倡优等小人却越级晋升。名号诚信本是用以君威上下相通的手段,而主 上却受蒙蔽。近侍与宫女无不得势,百官主爵可以决定升降调转,这是当政者的过错。大臣用人跟手下人先商量,上下勾结,无视法纪,君威和利禄掌握在臣子之 手,于是君主卑微而大臣更加高贵了。

      设立法令本是为了消除私弊的;法令通行,私弊才能消除。私利,是扰乱法令的原因。然而心有二意宣 扬私学,他们住在深山,托庇林下,深谋远虑,大则诽谤社会,小则惑乱民心,如君主不加禁止,还给他们以尊名和财货,这是无功而显,无劳而富了。这样,对致 力于私人讲学有二心的人,怎能不深谋巧诈,诽谤法令,以求与世相反的道路?凡是扰乱君国反对现实的人,多半是有学识偏向私人讲学的人。所以《本言》说: "国家所以治理得好,全靠法令;祸乱的根源就在于私弊。国法建立起来,就无法为私了。所以说:‘引向为私,国家就乱;引向国法,国家就会得到治理’。"君 主无治国之道,有智谋的人就有他为私的理由,贤人也会有私心。上有偏私的恩惠,下有私心私欲。"圣智之人"一多,就会制造流言蜚语,用不合法的手段,让君 主认可,君主若不加禁止,反而尊崇他们,这是教导臣下不听君主,不遵国法。以此贤者既有名望又安居无事,奸人依赖赏赐而富贵,所以君主不能战胜臣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