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宛邑少年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9 属于:范蠡
  •   南阳,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交汇之地,也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融之地。灵气所集,人才荟萃。春秋末年极富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大商人范蠡,就出生在楚国的南阳,当时这里叫宛邑。

      范蠡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48年,正好跨越了春秋战国。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正是一个大动荡、大融合的时代,是各诸侯不断兼并、竞富逐强的时代,是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百家争鸣的时代。

      南阳,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交汇之地,也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融之地。灵气所集,人才荟萃,从姜子牙到范蠡再到诸葛亮,智慧的接力棒在一代代人手上传递。

      春秋末年极富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大商人范蠡,就出生在楚国的南阳,当时这里叫宛邑。范蠡字少伯,是楚国的没落贵族,家境贫寒,他从小便不喜欢贵族的拘束生活,经常遨游山林田野之间,过着随性的生活。他一派狂士模样,经常衣冠不整,有时甚至显得破烂。

      范蠡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48年,正好跨越了春秋战国。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正是一个大动荡、大融合的时代,是各诸侯不断兼并、竞富逐强的时代,是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百家争鸣的时代。

      对旧贵族而言,这是一个王权旁落、礼崩乐坏的时代;对平民百姓而言,这是一个战乱纷争、颠沛流离的时代;对有志之士而言,这却是一个机遇丛生、充满挑战的传奇时代。

       春秋是一个乱世,却也是各类人才大显身手的舞台。诸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不得不招贤纳士,只要有真本领,就有机会被重用,旧的贵族世袭体制开始出现松 动。当时人才流动也是很自由的,此国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就拿孙武来说吧,他本是齐国人,因国内动乱而到了吴国,被吴王阖闾重用,为他练兵。吴国另一位名 臣伍子胥,本是楚国人,因受楚王迫害,才流落到吴国。正是这两个人帮助吴国实现了富强。

      春秋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养士之风自 此开始盛行。这些有文化、有见解、有抱负的"士",从各自的立场、利益出发,纵论天下大势,提出社会变革的意见。他们或四出游说,互相辩论,百家争鸣,流 派纷呈;或设立私学,招收弟子,讲授学业,传播主张。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涌现出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人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人物,以孙 子为代表的"兵家"人物。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思想文化的基调,所以春秋时期又被称为中国的轴心时代。

      言归正传吧。话说在公元前536年的一天,楚国宛邑一个普通之家,一个婴儿呱呱落地,来到了这个纷繁动荡的人世。

      谁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这个婴儿改变了春秋末年的政治局面,左右了历史发展的走向。几十年后,他将有着无比传奇的一生!

      他就是后来越国著名的谋士范蠡,被后人称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家始祖"的范蠡。

      范蠡很不幸,他出生后没有多久,父母便先后辞世,是哥哥嫂嫂把范蠡扶养成人的。

      范蠡自幼好学,少年年时便立下了宏图大志,发愤图强,对自己严格要求,从不放纵自己。他聪敏睿智、学而不倦,常常三更起、半夜睡,白天习文、夜间练武。

      光阴易逝,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十几个春秋就在弹指间过去了,范蠡已经是一个玉树临风的小伙子了。

      通过少年时期不懈的努力,此时的范蠡已经成为一个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通地理、满腹经纶、精明强干、远近有名的饱学之士。可是,在当时的楚国,贵族政治的传统还很浓厚,世袭制还是社会的主流,像范蠡这样出身平民的人,即使再有本事,也难以进入政治上层。

      而且,此时的楚国正在走下坡路,楚灵王、楚平王、楚昭王都不是有为之君,比起以前的楚成王、楚庄王差得远了。范蠡这样的人才得不到施展的机会,所以他隐居山林,放浪形骸。

      范蠡最喜欢进入农村或深山中和农夫及猎户闲聊,更常和村落的青少年一起游泳、赛跑、爬树、摔跤,身手敏捷矫健。晚上的时候,他一个人躺在苹地上看星星,或者到河流旁边发呆,这或许就是在做修道的功课——冥想。

      楚国人一向能歌善舞,小村落的黄昏常有营火晚会,全村老少高歌狂舞。只要有这种活动,范蠡一定会参加。

      有时,兴致来了,范蠡会登高演讲,天下大势、诸侯功过、农桑畜牧,那些村民从未听说也听不懂的话,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村里人永远都无法了解范蠡的作风,他们说:"这么喜欢和野人厮混在一起,真是没有出息。"

       范蠡的愤世嫉俗与奇言异行,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与鄙视。人们都把他看做是一个疯子,认为他"一痴一醒不与世人结交"、"复披发佯狂,不与于世"。范蠡度日 如年,只好借酒消愁。酒后在村里挥剑逐、逐、逐、逐,弄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夜半常常跳上房顶,从这房窜到那房,挥剑乱砍,好像在和鬼怪厮杀搏 斗。村里人都以为他得了疯病,连范蠡的兄嫂也觉得弟弟神志不正常。

      《越绝书》是这样记载的:"昔者,范蠡其始居楚,曰范伯。自谓衰贱,未尝世禄,故自菲薄。饮食则甘天下之无味,居则安天下之贱位。复被发佯狂,不与于世。"

      这几句话,清楚地勾画出范蠡虽看起来是个得不到重用的"疯子",但其实心中藏有韬略。范蠡后来的功业证明了一切。

      有时,隐忍是为了日后更好地爆发。范蠡的时代还没到来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