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会战(1937年12月~1938年6月)

1937年12月至1938年6月,中国第5战区的军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在以徐州(徐州在民国一段时期称铜山,因图名关系,文中亦称徐州,而地图内以当时的行政名称标注)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路、陇海(兰州至连云港)路地区进行的大规模防御作战。

1937年12月下旬,日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徐州发动进攻。南路日军华中派遣军一部从镇江渡长江向淮河推进,至1938年2月6日推进至安徽的全椒、滁县(今安徽滁州)、临淮关、蚌埠一线。北路的日军华北方面军由山东的潍县(今山东潍坊)南犯,至2月间,已达济宁、泗水、蒙阴、诸城、青岛一线。这样,形成了对徐州的南北夹击之势。为确保徐州,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实施了对北路日军采取攻势,对南路日军采取守势的作战计划。12日夜,中国守军开始向济宁、邹县(今山东邹城)方面的日军发动牵制性进攻,但进展甚微。3月13日,日军占领临沂后,进入峄县(今山东枣庄峄城)附近。由此,第5战区的“南防北攻”的作战计划被日军进攻所破坏。从3月14日开始,日军濑谷支队由邹县沿津浦路南下,当日攻入界河,迂回至中国守军第22集团军之侧背,16日向滕县(今山东滕州)发动进攻,揭开了台儿庄地区战斗的序幕。台儿庄地区战斗打响后,中国守军拼死防守滕县,第122师师长王铭章以下大部官兵殉国。3月28日,攻入台儿庄之日军,被守军第31师围攻,至4月7日,除一部日军突围至峄县附近固守待援外,其余被歼灭,取得了歼敌1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日军从台儿庄地区的作战中发现中国守军重兵集结于徐州,遂于4月7日发出对徐州作战命令,决定集结华北与华中兵力,从南北两个方向会攻徐州。中国军事当局在台儿庄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大力增强第5战区力量,使其总兵力达到45万人。从5月初开始,日军再次向台儿庄地区发起进攻,中国守军虽进行了逐次激烈的抵抗,但未能挡住日军攻势。中国守军于13日开始全线撤退,除一部受到日军阻挡转向苏北,大部撤退至豫南和鄂北地区。19日,日军占领徐州。在中国守军突围之时,日军乘机占领了郓城、菏泽商丘及徐州附近城镇。6月6日,日军占领开封,危及郑县(今河南郑州)。为阻止日军继续南进,9日,蒋介石下令炸毁花园口的黄河大堤,造成豫(河南)、皖(安徽)、苏(江苏)三省广大平原的黄泛区,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灾难。日军向黄泛区以东撤退。

徐州会战历时5个多月,双方均投入兵力数十万。共毙伤日军3.2万余人,牵制和消耗了日军的力量,对迟滞日军进攻武汉起到了一定作用。

上一篇:晋察冀反“八路围攻”作战(1937年11~12月)下一篇:台儿庄地区战斗(1938年3月14日~4月7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