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赣苏区反“围剿”(1930年12月~1934年8月)

1930年12月至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16军等部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境地区,反击国民党军队对湘鄂赣苏区“围剿”的作战。

1930年11月,国民党军计划以五、六个师的兵力对湘鄂赣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红16军乘敌部署尚未就绪之机,于12月11日以一部兵力占领修水城,继攻武宁未克。国民党军5个师的部队分别从浏阳、平江、通城、崇阳、武宁等地向修水地区合击红16军。红16军乘隙西移,于12月18日攻克通城,歼灭国民党守军第10师,旋即进攻平江和浏阳之古港,均未克。1931年1月19日,进占万载县城。接着,分兵在高安、宜丰一带待命。

1931年2月,鄂东南特委将原在阳新、大冶地区的红军第7团及赣北游击队等合编为独立第3师,共2,000余人,在沿埠头战斗中歼敌一部。3月初,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红16军乘国民党军换防之际,主动出击,一举袭占铜鼓,旋即撤出,在湘鄂赣边各县开展游击活动。6月初,红16军出击官渡,击溃国民党军第63师一部,继而进攻平江未克,折返浏阳地区。不久,红16军进至鄂东南,在通山境内和红独立第3师歼国民党军1个团,在阳新以南之木石港地区击溃国民党军第26师两个团。

此后至1932年2月,红16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连续取得武宁、横路等战斗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湘鄂赣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1932年9月,国民党军向湘鄂赣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红16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国民党军。1933年3月,为配合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红16军、红18军(由独立第1、第2师编成)和鄂东南的独立第3旅集中于万载的高村。4月中旬,红16军在株木桥同进攻小源之国民党军激战一昼夜,将其击退。

1933年秋,国民党军以5个师又3个旅的兵力对湘鄂赣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9至11月,红16师(6月由原红16军改编)根据中革军委指示,转战浏阳、萍乡、醴陵等地。12月,红16师奉中革军委命令,向袁水下游行动,以威胁南昌,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26日,攻占南昌附近的西山万寿宫,歼国民党军2个营。1934年6月初,红16师主力在宜丰、奉新边界黄沙港、甘坊地区,被国民党军第18、第50师的6个团包围,红16师浴血奋战,大部壮烈牺牲。

至此,湘鄂赣苏区大部被国民党军占领,红16师余部及游击队于8月转移到平江、浏阳、修水、铜鼓边界地区,在湘鄂赣边界地区继续坚持斗争。

上一篇:闽浙赣苏区反“围剿”(1930年11月~1934年11月)下一篇: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1月~1931年1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