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伐三苗之战(公元前23~前21世纪)

公元前23世纪至前21世纪,中原华夏族与江汉三苗为争夺中原控制权而进行的长期战争。

大致在公元前2400年前后,源出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圈)的妫姓族和源出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圈)的姒姓族等,在逐鹿中原的长期交往和战争中,逐渐融于华夏族(山文化圈)中。形成以晋南襄汾、永济为中心,以豫东上蔡、淮阳为中心和以豫中登封、禹州为中心的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个强大的部族联合体。当时正值自然灾害异常期,干旱、地震、严寒、洪水等灾害屡屡发生。特别是水灾,黄河频频改道造成的泛滥,加以海浸,尤为严重,同时还有三苗族的不断北犯,使中原各部族面临生存危机。在共同利害关系推动下,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走向华夏更大的联合,迈上政治一体化的道路。自陶唐氏首领任华夏大联合体的领袖以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治理水患,同时展开对三苗族的反击。

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长江中游(大溪文化圈)的苗族就已有了以湘北澧县为中心的部落联盟。至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五帝后期(屈家岭文化时期),已发展为以鄂中天门为中心的三苗族联合体。其势力已北扩至豫南淅川、内乡、南阳、桐柏等地。为解除三苗对华夏的威胁,尧率中原各族进攻三苗。在浙川、内乡以南的丹江之滨,大败三苗,将其驱逐至三危(渝鄂交界处山区)。豫南三苗各部大都归附,但仍时叛时服。有虞氏继为华夏联合体领袖后,江汉地区的三苗又与豫南各部联合向北扩展。率众将其击退后,为巩固战果,对豫南三苗实施政治争取,将其迁至汝州、禹州以北,郑州洛阳以南地区,加强交流,变其习俗,使融于华夏族中;对江汉地区三苗,则进行武力打击。但终舜之世,亦未将三苗征服。夏后氏首领禹,在治水和攻苗中有功,继舜为华夏联合体领袖。为了安定南疆、统一江汉,对三苗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首先击败了汉水以北、实力最强的应城、天门一带的三苗;接着又击败了汉水以南荆门、江陵一带的三苗;最后再击败长江以南公安、石首及澧县一带的三苗。三苗中的一部,被并于华夏族中,大部退逃至湘、桂、川、滇地区。禹的威望大增,“四方归之,辟土为王”。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尚书 虞书 大禹谟》中关于禹攻三苗的记载

上一篇:涿鹿之战(公元前3000年前后)下一篇:甘之战(公元前2059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