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野史、秘史

故事鸿门宴中刘邦的表现 刘邦灭秦

鸿门宴中的刘邦

刘邦在鸿门宴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加上有项羽作对比,充分显示了刘邦在政治谋略上的能力,也能从中看出一两点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的原因。整个事件中,刘邦一共讲了三遍“为之奈何”,深入分析一下,也可以看出刘邦的性格和用意。

《鸿门宴传奇》中的刘邦

鸿门宴前一天夜晚,项伯跑来通知张良消息,进而传到了刘邦那里,他一听吃惊的说出了“为之奈何”。从这句话中可知刘邦听到项羽准备攻打自己的消息是惊慌的,不知所措,也没有想到好的应对策略,只好问足智多谋的张良,这也是刘邦虚心请教、智谋不足的体现。

当张良问刘邦据守函谷关、阻止诸侯进入从而称王的计策是谁出的以及当前的军力能否与项羽匹敌时,刘邦再次说出了“为之奈何”。其实张良的言外之意就是,刘邦听从了不正确的建议想要在关中称王,而自己又没有实力与项羽抗衡,正面对抗必然要失败的,也体现了刘邦有时候也会缺乏判断,听信错误的计策,在谋略上还是有所欠缺的。

最后一次的“为之奈何”出现在刘邦借机离开营帐后,与前两次的求教不同,这次并不是在征询樊哙的意见。其实,早在宴会上,刘邦就想好了要逃跑,毕竟账内太不安全,从他假借上厕所出来还顺便叫上了樊哙来保护自己就可看出他是有准备的,并且走之前还叮嘱张良,安排好了后续的事情。刘邦这一问,就是要让逃跑的话从耿直的樊哙口中说出,为自己因怕死而逃跑的行为挽回颜面,体现了他的奸诈。

刘邦灭秦

刘邦带着兵奉命西征,从砀县出发经过砀、东两个郡县,在城阳和成武大败秦军,迫使王离出逃。刘邦军队继续西进,在昌邑碰到了彭越军队,两军联合攻击都没攻下,只好退兵到栗,碰到了刚武侯,得到了四千多名士兵,并收编了彭越的军队,增强兵力。

刘邦灭秦地图

当秦军主力被牵制在巨鹿时,刘邦联合其他势力依然没有拿下昌邑,于是放弃该地,转向易攻的秦地。刘邦军队来到高阳,招揽贤士,得到了谋士郦食其,在他的计谋下于公元前207年占领陈留,获得了足够的积粟和士兵补给。随后,刘邦继续向西攻下了白马、颖阳,遇到了张良所在的韩军,一起围攻韩地。由于赵将司马卬正要渡河抢先入关,刘邦遂带兵进入平阴,毁坏渡口,后在洛阳东部与秦军交战,失败后改道南阳,派兵镇守阳翟,并在犨东打破吕齮的南阳守军,迫使其退到宛城。张良献计回攻南阳,于是刘邦连夜围攻宛城,吕齮在门客的建议下被迫投降。

刘邦军队不断壮大,向西攻占了丹水、西陵、胡阳、析县、郦县,并拉拢当地民心,招降部分秦军,进入武关,到达峣关。张良建议在山上安插旌旗迷惑敌人,并以利益拉拢秦军守将,放松他们的警惕,带着兵马绕过峣关、蒉山,在蓝田与秦军展开了决战,击败秦军,驻扎在灞上。

秦王子婴驾着素车,颈上系着带子,带着玉玺、节杖、兵符在轵道投降,这时有手下建议刘邦杀掉子婴,但是刘邦表示先前派自己攻入咸阳就是由于自己宽仁,故不杀投降之人。刘邦随即带兵进入咸阳,灭掉了秦朝

不善将兵的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拓者之一、是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指挥家。而众所周知,刘邦出身农家,并未有很多学识、不善将兵,但他依然打败了霸王项羽,成为了皇帝。这是因为刘邦善于驾驭将才,具有识人之明。

刘邦画像

韩信是史上著名的将帅之才,善于领兵打仗。然而他又是为什么要投奔当时与项羽相比实力悬殊的刘邦的呢?最初韩信是投奔于项梁的,在军队中,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死后,归属于项羽,项羽提升他为郎中,然而项羽并不赏识韩信,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计,项羽不予理睬,于是韩信又改投奔刘邦,然而,刘邦也并未重视韩信,只是让他做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最后韩信逃离汉军时,被萧何带回,最后萧何谏言刘邦重用韩信,从而韩信成为了刘邦身边不可缺少的大将。也成为刘邦夺得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刘邦也曾与韩信讨论过将领的军事才能,在他们看来每个将领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后来,刘邦问到:“你看我能统领多少军队呢?”韩信答道:“您最多统领10万人。”刘邦又问:“那你呢?”韩信说:“我越多越好。”刘邦听后不高兴的说:“照这样,为什么你又是我的手下呢?”韩信赶忙回答:“陛下虽不善带兵,但却善于指挥,是统治的人才,所以我才会是您的手下。”于是,刘邦才满意了。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刘邦虽不善将才,但却知人善任、善于指挥、统领。这才是能统一天下的重要才能,这也才能治理好国家。

刘邦的故乡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出身在平民家庭,历史书上都说其为沛县人,起兵反抗暴秦后立为沛公。所以,如今大多数人认为刘邦的故乡在今江苏沛县。其实这话在当年并没有错误,但放在今天就又值得商榷了。

刘邦画像

刘邦出生在战国时期的沛县丰邑中阳里,这里是现在的丰县,如今丰县那里还有一条中阳里大街。当初沛是秦国的县,也就是现在的沛县。丰县当时名为丰邑,隶属于与沛。所以,刘邦可以说是沛县人。只是后来随着历史发展,丰县几经变迁,已从沛县脱离出来。因此说刘邦是丰县人才更为妥当。

在历史学术上,关于沛县丰邑的等级问题一直难有定论,但我们不妨这么想,无论沛县丰邑,刘邦生于中阳里确定无疑,而中阳里在《丰县志》、《太平寰宇记》和《江南通志》的记载中皆为徐州丰县境内,所以,刘邦的故乡在今日必然要说成江苏丰县。

至于沛县在刘邦的故乡中为何会成为这么大的谜团,那还要从刘邦的起家开始。刘邦曾做过沛县的泗水亭长,后来私放劳役,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时,刘邦在沛县起兵响应。大汉王朝的霸业自此开始,所以刘邦是生于丰县长于丰县,却成名发家于沛县。更何况起义后在自立汉王之前人们多以沛公相称,后人误会刘邦为沛县人也就情有可原了。

现在的丰县隶属于徐州市,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处于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的四省交界处。这里气候宜人,温度适中,盛产瓜果农粮。矿产资源丰富,非常利于发展。

刘邦手下的大将

刘邦手下的大将从来都不缺,不管是招降纳叛的还是嫡系,运筹帷幄的谋士还是冲锋陷阵的将领,亦或者是内勤服务的将士。这么多的大将,不得不佩服刘邦的用人方面包容性,也体现了他的领导才能,能够集结这么多的大将且为自己所用。

刘邦手下大将韩信剧照

张良和陈平的刘邦手下的著名谋士,尤其是张良,更被认为是谋圣,精通谋略,鸿门宴脱险、经营关中暗度陈仓、下邑之谋、拉拢韩信和彭越等斗志他的杰作。陈平虽然不是刘邦的嫡系,但是他看到了刘邦的胸怀,自己的计谋能被采纳,如挑拨项羽部下、解救匈奴之困计策。

刘邦手下的将领就比较多了,有卢绾、周緤、任敖周勃曹参夏侯婴等刘邦同乡,还有彭越、英布、韩信这三位汉初名将。此外,刘氏家族中的昆弟刘泽丞相萧何、鸿门宴中斥责项羽的樊哙也是非常出名的大将。

韩信是刘邦手下杰出的将领,早年不善谋生计,靠别人施舍度日,还忍受过“胯下之辱”,起义开始后投奔了项梁,后来在项羽帐下做郎中,但是不受重用,因为萧何的赏识,得到了刘邦的任用,并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樊哙是刘邦的亲信将领,还是刘邦的连襟,原本只是一个屠,勇猛无比,跟着刘邦征战,立了不少功。他曾经在刘邦攻入咸阳后劝他返回灞上,还在鸿门宴中救助刘邦,最终被封为舞阳侯。

萧何是刘邦的嫡系,从沛县开始就一直跟着他。他推举了韩信,为汉军增加了一员大将,留守后方,致力于汉军补给粮草等后勤工作,深受刘邦的信任。

彭越、英布都是刘邦打败项羽的功臣,但是作为异性王,他们的结局却跟韩信一样,都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英布是自己造反的,但是其他两位却不是出自本意。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鸿门宴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事件,很多人都对项羽不杀刘邦一事耿耿于怀,说项羽心慈手软,固执己见,不听范增的建议。他们认为如果当初杀掉刘邦,就没有后来的楚汉争雄,项羽也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其实,项羽不杀刘邦是正确的。

《楚汉争雄》项羽和刘邦

从项羽本身来看,首先他是个仁义之人,不屑于用一些阴暗的手段对付别人,况且这个人还是曾经的兄弟;其次,狂妄的项羽觉得没有必要杀刘邦,毕竟当时项羽的势力可以说是最大的,刘邦还不能与他匹敌。

从形势上看,项羽也杀不了刘邦。如果他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不一定能得到其他诸侯的支持。当时刘邦和项羽同属楚怀王的部下,他们的间隙也只能算是内部事情,况且年轻的项羽在政见上并不成熟。刘邦带着宝物去谢罪,而且奉上咸阳和关中,把自己的功劳和为王的机会让给了项羽,还说是为项羽入关做准备。其实他也没有必要让出的,因为楚怀王承诺过先入关就可以称王。刘邦的做法确实高明,既表现了崇高的道义,还明示自己没有称王的野心。项羽若在此时杀掉刘邦,必然会让其他诸侯心存不满,逐渐失去威望。要是刘邦的将士因此反抗,项羽就算赢了,也必然会损耗兵力。假使项羽有心收归刘邦兵力,也没有那么容易,先前就杀掉了二十万投降的秦朝士兵,现在刘邦军中这么多的秦人也不可能为他所用。项羽当时需要做的是借着巨鹿之战的战功树立自己威望,而不是杀刘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