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野史、秘史

左慈和诸葛亮谁厉害 诸葛亮对后世的影响

左慈诸葛亮

左慈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术士,根据葛洪抱朴子》的记载,左慈是葛玄的师傅。左慈小的时候就遍读五经六艺,懂得夜观天象。在汉灵帝的时候,左慈夜观天象,看到紫微星星光黯淡,就预见到了汉王朝国祚将尽。既然不能安心的炼丹学道,左慈就开始走上了戏耍各路诸侯的道路。

在左慈准备戏耍各路诸侯的时候,突然横空出世了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叫做诸葛亮。诸葛亮虽然是师从水镜先生学习,但是从没有学习水镜先生的道法,因为在诸葛亮看来,道法是旁门左道,不能够长时间的运用,不然会折寿的。而左慈却是最喜欢道法的,就这样,左慈和诸葛亮之间,还发生过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

话说一日水镜先生正在一处凉亭内给诸葛亮讲课,左慈在经过的时候正好听到了。水镜先生知道有人偷听,就高声说:“哪里来的朋友,竟然不学好学偷听”。左慈一听可来气了,大声说:“我虽然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但是我能做到的事情你们却做不到”。诸葛亮一听,觉得此人口出狂言,要么是一位隐居的高人,要么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狂徒,就笑着说:“我能宰割天下,你能吗”?左慈那时已经学会了各种道法,会隐身,会炼丹求药,变化无穷,听到诸葛亮如此狂妄,微笑道:“我倒要看看你是如何宰割天下的”。

之后,诸葛亮便辞别水镜先生,探听到了刘备军队的驻扎地,故意跑到那里去,在当地的士子间每日大讲特讲各种兵法以及治军策略。时日一久,刘备听说在他驻军的地方竟然有一个能帮他打天下的其人,因此就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三分天下。

诸葛亮对后世的影响

中国,提起“诸葛亮”,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诸葛亮就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不管是在影视剧中,还是文学作品中,诸葛亮永远都是启明灯,在激励指引着人们,前往正确的道路。

有许多关于诸葛亮的书籍,包括陈寿的《三国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些资料都详细的记录了诸葛亮的一生。尤其是《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完全塑造成一位似神非神的大人物,不仅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能够呼风唤雨。不仅在军事上能够运筹帷幄,在文学上更是如得水。不仅能够在朝堂之外淡然的隐居,出山后,更是能够为了汉室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然而,诸葛亮给我们带来的并不仅仅是他的优秀,他更让我们看到了如何去做一位优秀的人才。首先,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下山的,在此之前,诸葛亮都“躬耕于南阳”,是个隐居之人,能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闲暇时间喝喝茶,弹弹琴,好不惬意,但是并不代表诸葛亮就完全没有关注天下之事——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便拿出《隆中对》,巧妙的分析了当时的局势。所以,现在的我们更是要做到,心中有大局,但是又能够置身事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个“快活”的人。

在诸葛亮出山之后,便真正的用心在为刘备负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且,诸葛亮两袖清风,戎半生,那精彩卓绝的战绩,是很多人都比不上的。所以,我们后人更要做到,勤苦奋斗,清廉节俭。

诸葛亮多少岁出山的

看过《三国演义》,或者说了解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下山的,在此之前,诸葛亮都是“躬耕于南阳”,过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那么诸葛亮是在什么时候出山的呢?

据相关的史书记载,诸葛亮是在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出山的。在此之前,诸葛亮都是过的隐居生活,好不惬意。诸葛亮年轻的时候仪表堂堂、有很有才华,在艺术、书法、文学、道德方面都很有修养,所以,诸葛亮也有很多朋友,在隐居的时候,诸葛亮就是和朋友一起喝喝酒,吟吟、弹弹琴,虽然诸葛亮也是一名愤世嫉俗的有志之士,但是诸葛亮却能飘然世外,隐居那么多年,这是很难得的。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在隆中度过了十个春秋,他积累了许多的良师益友,以自己超凡的个人魅力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这也为诸葛亮以后的好的人际关系创造了合适的社会条件。

刘备是经人介绍才知道诸葛亮的,当时正值刘备广泛纳贤之时,所以,刘备便到处招揽贤臣,遇到诸葛亮肯定不会放弃,便三次前往隆中,想要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也确实都拒绝了,但是后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诸葛亮还是被刘备的真诚所感动,最后一起分享了诸葛亮自己对当前局势的想法,最后决定出山帮助刘备,一起共同的闯天下。

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假仁假义/不是真心/假悲假叹/假慈悲/虚情假意/亮欺东吴。有人说,诸葛亮在周瑜死后过江吊丧是作假,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虚情假意的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然而,我觉得诸葛亮吊丧周瑜,更多的应该真的是一种“英雄惜英雄”,然而“英雄”却离“我”而去的真感情。

我们所了解到的周瑜与诸葛,更多的是从《三国演义》中读到的,《三国》里面提到“既生瑜,何生亮”,更提到“诸葛亮三气周瑜”,导致周瑜最后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他给我们造成的影响就是:好像周瑜跟诸葛亮永远处在一种对比的关系上。其实,根据相关的专业书籍,诸葛亮和周瑜,只是因为主子不同,在军事上、政治上才会有不同的思考。我们可以换种思路去研究,既然每次诸葛亮都能看破周瑜的诡计,是不是在另一方面上更加印证了他们两个是心有灵犀呢?

正所谓,英雄惜英雄,周瑜的死,对于诸葛亮来说,可能并不仅仅是失去一个争锋相对的对手那么简单,他们两个更是知己。正如周瑜死前曾说过:“天下唯有孔明知我琴中寓意”。这不正是说明了两个英雄的心意相通。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诸葛亮吊丧周瑜是怀着一种真情实意的诚意取得。毕竟,对于诸葛亮来说,周瑜一方面是能和他争锋相对的对手,另一方面也是难得的一位盖世英雄。

关于诸葛亮的诗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到这句话,我们便能想到孔明先生诸葛亮,诸葛亮在影视剧中,文学作品中都是超群绝伦,神机妙算的英雄。他文能写诗弹曲,武可征战沙场。他是历年历代的文人骚客笔下的英雄,是受人万世敬仰的旷世奇才。

就像开头所说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蜀相》主要叙述了诸葛亮辅佐刘备简历蜀汉政权,形成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局面。诗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更是说明,诸葛亮不仅帮助刘备共同战斗,在刘备死后,还辅佐他的儿子后主刘禅,是当朝的丞相,能够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在出师北伐的时候,最终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死于军中。正因为诸葛亮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很多诗人都在因此感慨自己的仕途坎坷,无法施展抱负,这首诗也不例外。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是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赋予诸葛亮草庐的门联,也是出自于诸葛亮《诫子书》中的一句话。这是诸葛亮对自身的要求——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艰苦学习。即使诸葛亮这样优秀的人才都能够这样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们难道不应该更加学习吗?!

诸葛亮有几个孩子

诸葛亮是大家公认的能够及忠、孝、义、谋为一身的中国历史上智慧最杰出的化身。在很多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都有诸葛亮的身影。我们也能够从这些作品中,对诸葛亮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首先,诸葛亮,公元一八一年出生,二三四年去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散文家、文学家、书法家、也是发明家。在军事上,诸葛亮指挥过很多战役,往往在战场上都能够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真真能对得起“神算子”的称号;在政治家,身为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在丞相的岗位上做的得心应手;作为散文家,诸葛亮更是有“《出师》两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称赞;在书法上,诸葛亮的《远涉帖》更是一直是书法的典范,成功的引领了潮流;除此之外,诸葛亮还发明了许多的东西,比如说:“练功强弩”、“孔明灯”“木流马”等等,在现代社会都能称的上是出色。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诸葛亮这些基本的生平,关于诸葛亮的家族后人又有什么介绍呢?

诸葛亮有一个哥哥:诸葛瑾,是东吴的大将军;一个弟弟:诸葛均,也是蜀汉的官吏;另外诸葛亮还有两位姐姐。在后人方面,诸葛亮有三个儿子:诸葛瞻、诸葛怀、诸葛乔。其中诸葛乔是诸葛亮的养子,原本是诸葛瑾的次子。诸葛瞻是长子。

分享到: